?28歲牛王去世,500餘人趕來為它送葬,生前為主人贏得13萬獎金:
.
鬥牛是西班牙的國技,早在阿爾達米拉岩洞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岩壁畫里,就已經出現了鬥牛的場景,這意味著,鬥牛這項運動至少存在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一般來說,鬥牛中的牛都是性格暴烈的北非公牛,鬥牛士只需揮舞斗篷,它們便會被激怒,從而奮不顧身地撞上來。在西方世界中,鬥牛士才是場上的主角,北非公牛隻是一個「低智」的生物罷了,它的死不會引起絲毫關注,但是在中國,情況卻恰恰相反。
貴州黔東南一帶,苗族人民每年都會舉辦一次特別的比賽——鬥牛大賽。與西班牙不同,這裡的是「牛牛相鬥」,並不是「人牛相鬥」。參加比賽的牛不是北非公牛,而是長著一對大角的水牯牛。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有一隻被稱為「雷公山牛王」的水牯牛,曾先後獲得了12次黔東南地區的牛王稱號,給主人贏得了13萬元的獎金,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它的傳奇一生。
1985年,牛王出生在雷山縣大塘鄉新聯村牛欄組,2歲時被主人賣到掌排村的朱學強手裡,從此踏上了鬥牛之路。最初的時候,朱學強只是靠它幹活的,並沒有發現它的鬥牛天賦。但是牛王長得越來越威武霸氣,頭上的兩個大角也是愈發完美,從外形上看,早已超過尋常的水牯牛。於是,朱學強就試著讓它去參加小規模的鬥牛比賽,而它也沒有讓朱學強失望,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1998年,在一次鬥牛比賽中,在一旁觀戰的李正書相中了牛王,他從16歲起,就開始餵養水牯牛,在不斷接觸的過程中,他一眼就能看出水牯牛的戰鬥天分。毫無疑問,牛王在李正書眼裡,是這一輩子見過最完美的水牯牛,儘管它的潛力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不久後,李正書與好朋友共同出資4280元,將牛王從朱學強手裡買了過來。
牽回家之後,李正書除了每天喂它吃青草外,還給它吃玉米、雞蛋等營養品,持續了差不多一年後,李正書將牛王重新投入到了賽場上。從1999年到2009年的這段期間,牛王一共參加了20多場戰鬥,為李正書贏得了130286元獎金,如此傲人的戰績從來沒有在雷山縣出現過,即使在整個黔東南境內,這種情況也十分罕見。
2009年參加完最後一場比賽之後,年老體衰的牛王退役了,依照慣例,退役的水牯牛要麼賣掉,要麼吃掉。可是李正書卻從沒這麼想過,他一直將牛王當作「老人」伺候,即使有人打算花5萬買下它,他也毫不動心。2012年底,牛王的左前腳受傷了,它的身體一天沒有一天好,無論李正書再怎麼給它喂葯,也始終不見好轉。
2013年5月17日,牛王死在了牛圈裡,養了它十幾年的李正書哭了。他將消息散布出去之後,先後來了130多個村民給它送葬,女兒也特意和廠里的主管請了假。此外,牛王的第一任主人朱學強也組織了一票兄弟前來給它送葬。最後,500多名鬥牛愛好者參加了牛王的遺體告別儀式,將它葬在瞭望豐鄉的「五岔路」坡邊之後,又給它立下了一個墓碑,讓它的事迹永遠在世間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