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生物科技 历史秘闻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   .   第一课、人类相揖别(P4)   1、从猿到人转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
  .

  第一课、人类相揖别(P4)

  1、从猿到人转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古人类学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

  3、古人类学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重要标志。

  4、人类特有的本领是制造工具。

  如果人类诞生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至今有二三百万年历史。

  5、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6、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不同点:

  (1)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

  (2)北京人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已经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3)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4)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人工取火;

  (5)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P10)

  1、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可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2、约一万年前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3、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1)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2)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生;新石器时代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3)旧石器时代过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过定居生活;

  (4)新石器时代还发明了陶器。

  4、 对比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特点的异同:

  相同点: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过定居生活。

  不同点:

  (1)生活时间不同。

  半坡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河姆渡遗址距今七千年;

  (2)生活区域不同。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3)建筑形式不同。

  半坡建筑:半地穴式;河姆渡建筑:杆栏式。

  (气候不同)

  (4)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半坡遗址:主要种植粟、小麦。

  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河姆渡遗址:主要种植水稻。

  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5)驯养的动物不同。

  半坡遗址:驯养猪;河姆渡遗址:驯养牛。

  (6)陶器不同。

  半坡遗址:彩陶。

  河姆渡遗址:黑陶。

  5、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6、史前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艺术(绘画、音乐、舞蹈、饰物);初步科学知识的萌芽;宗教信仰的萌芽。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P16)

  1、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吉儿伽美什》,它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史诗。

  2、描写特洛伊战争和木马计故事的是古希腊《荷马史诗》,故事发生在爱琴海地区。

  3、传说中黄帝的功绩有:建造宫殿;发明车船; … 衣裳;教人打井;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传说中炎帝的功绩有: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4、古代传说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它和考古发掘相互印证,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历史事实,对于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5、炎帝和黄帝距今有四五千年。

  他们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

  他们为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6、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发生在尧、舜、禹时期反映了传说时代的民主政治状况。

  7、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P24)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发明

  2、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

  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是:大河流域大多气候温润多雨,邻近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

  3、古代埃及公元前3000年统一,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波斯所灭。

  4、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伦王国,都城分别是巴比伦城。

  5、古代印度是最早栽培棉花的国家,雅利安人曾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一些小国家,后来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

  6、中国是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分别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在黄河流域的遗址

  中发现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的蛋壳黑陶杯。

  还发现了铜器,表明开始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

  在长江流域的遗址中发现石犁,说明农业已经进入犁耕时代。

  7、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起商朝。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P29)

  1、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主要有两河流域——乌儿城遗址;印度河流域——摩亨佐达罗城;中国——二里头遗址。

  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

  城市 王权 社会等级 刑法和军队

  古代

  埃及 法老权力至高无上 统治阶级:王室、僧侣、贵族

  被统治阶级:自由民(工匠、和农民)和奴隶 建有一支常备军

  古巴

  比伦 乌尔城 世界四

  方之王 统治阶级:奴隶主

  被统治阶级: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

  中国 二里头 铸造九鼎

  划定九州 统治阶级:商王、贵族

  被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 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严酷的刑法

  古代

  印度 摩亨佐?达罗 国王 统治阶级:婆罗门,刹帝利

  被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

  强调:

  (1)启在中国建立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是种姓制度,它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

  地位 等级 等级名称 代表的社会阶层 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 一 婆罗门 僧侣阶层 掌握宗教祭祀大权

  二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 掌握行政大权

  被统治阶级 三 吠舍 农民牧民商人等 供养前两个阶层

  四 首陀罗 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 没有任何权利

  (3)《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成的成文法典,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意志和利益的法律。

  第三课、告别野蛮(P36)

  1、为了记忆和交往的需要,人们开始做出特殊的标记和符号,这就是文字的雏形。

  真正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2、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

  这三种文字的共同点都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都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3、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4、其他文明成果的表现:

  国家 建筑 冶炼 天文 医学 数学 宗教

  古中国 青铜文明

  (司母戊大方鼎)

  古印度 10个数字符号

  ( … 数字) 佛教

  古巴比伦

  (苏美尔人) 空中花园 太阴历

  星期制度 60计时法

  几何学

  古埃及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太阳历 木乃伊

  (防腐) 圆周率

  几何学 阿蒙神

  5、佛教创立的时间是公元前六世纪,地点是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释达多,被称为释迦牟尼。

  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公元前3世纪开始向外传播,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到中国。

  6、四大文明古国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有:古埃及的太阳历;西亚的星期制度;(太阴历)印度人发明的“ … 数字”;西亚的60进位法。

  (计时法)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P43)

  1、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先后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历时约800年。

  2、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出现很多城帮国家,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经济特点 政治特点 差异原因

  雅典 以对外贸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 实行民主制度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斯巴达 以农业为主 实行军事独裁

  3、雅典的民主制在伯利克里时候达到极盛,有三个重要机构: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处理日常事务、陪审法庭——最高司法机构。

  评价雅典民主制:雅典的民主制度一方面确实有利于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但另一方面,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是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

  4、公元前8世纪在亚平宁半岛,罗马国家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元首”,罗马帝国建立。

  由于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到2世纪的时候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到3世纪时候分裂成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5、西方文化之根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哲学——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自然科学——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器和浮力定律;人文科学——欧洲戏剧的故乡,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古罗马的文明成就:法律——《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欧洲第一部成文发典,又称为《十二表法》;建筑——庄严、厚重,多使用柱子和拱形结构,代表作有凯旋门和圆形竞技场。

  第二课、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P57)

  1、欧洲中世纪指古希腊、罗马文明衰落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这段历史时期。

  2、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以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公元800年,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标志查理曼帝国诞生。

  公元843年,查理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形成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

  日耳曼人一个分支建立英国。

  3、欧洲封建制度形成过程中形成两种关系:一是封建主和农奴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二是封君和封臣之间的互有义务的主从关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4、基督教创立于公元前1世纪,地点是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耶酥,经典是《圣经》。

  教义:叫人忍耐顺从,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后来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5、庄园的人员主要有封建主和农奴,农奴缺乏人身自由,要缴纳租税,庄园的生产特点是自给自足。

  庄园是欧洲封建社会农村的基本形态。

  6、11世纪中世纪城市兴起,著名的城市有:巴黎、伦敦——政治经济和贸易中心;威尼斯和热那亚——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佛罗伦萨——手工业享誉欧洲。

  7、行会是城市手工业者成立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目的是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

  第三课、 … 帝国与 … 文明(P61)

  1、 … 教创立的时间是公元7世纪,地点是麦加,创始人是穆汉默德,经典是《古兰经》,信徒叫 … 。

  教义:号召人们放弃其他崇拜,只信奉惟一的“ … ” … 。

  2、8世纪中叶, … 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 帝国的都城是巴格达。

  3、“寻找真理,哪怕远在中国”说明 … 人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的追求,所以 … 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4、 … 文化的特点是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

  5、 … 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 … 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如 … 数字),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6、 … 文化成就: … 教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是 … 寺;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学作品为世人称道,如《天方夜谭》。

  7、不同的宗教文化景观不同:佛教——佛塔、寺庙;基督教——教堂; … 教—— … 寺。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P70)

  1、西周: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西周采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2、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者有从周王那里获得土地、人口的权利,也要履行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服从周王命令和交纳贡品等义务。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它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

  它们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4、西周的礼乐制度用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实际上是等级制度的体现。

  5、东周:建立者(周平王)、时间(公元前770年)、都城(洛邑)。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一时期开始普遍使用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促进生产发展,也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

  6、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管仲改革是他称霸的基础;尊王攘夷是他的手段,加上他地理位置优越,善于用人呢,所以能率先称霸。

  标志是葵丘会盟。

  7、战国七雄指齐楚秦燕赵魏韩,为了确立统治地位,各国先后进行变化,有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8、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军功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编制户口。

  (3)影响: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9、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一是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普遍使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文化教育的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三是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民思想的解放。

  影响大的有:

  学派 创始人 生活时代 主要主张 经典格言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无为,顺应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墨家 墨子 战国时期 非攻、兼爱 视人之身,若视己身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

  兵家 孙武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10、法家的思想在战国时受统治者青睐,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儒家思想。

  11、秦朝:建立者(嬴政)、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

  12、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1)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2)采取了正确策略;(3)统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13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国家安定和人民生活,也加强了民族的融合。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4、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措施:

  政治上——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建立起一整套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交通上——大修驰道,排除路障,统一车轨;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评价“焚书坑儒”:一方面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另一方面这是暴政的体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摧残。

  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修建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第二课、汉唐盛世(P83)

  1、公元前209年,秦末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秦的暴政。

  2、西汉:建立者(刘邦,汉高祖)、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

  汉初调整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3、为了巩固统治,他大封同姓子弟为王,结果造成诸侯王势力威胁中央的隐患,七国之乱和河间王刘德是隐患的突出表现。

  后来景帝采纳晁错削藩建议,但并没有解决问题。

  4、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原来的封地和势力;通过加强监察制度,提高皇帝的权威;通过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统一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胜利,后来汉匈出现和亲的局面;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与西域各国的往来。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

  5、汉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又战争、又和平的过程。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力在变化。

  公元前60年,西汉 … 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从此这一地区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6、东汉:建立者(刘秀)、时间(公元25年)、都城(洛阳)。

  在刘秀统治的时期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中后期朝政 … ,后来爆发农民战争,各地兴起豪强割据势力。

  7、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以匡扶汉室,孙权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8、三国是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2年,孙权,建业),奠定三国并立局面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评价“三国鼎立”: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看,三国鼎立是历史发展的进步,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统一奠定了基础;从统一与分裂看,三国鼎立是历史发展的退步,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不利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

  9、北魏孝文帝下令改革,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意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步伐。

  10、隋朝:建立者(杨坚)、时间(581年)、都城(长安)。

  11、唐朝:建立者(李渊)、时间(618年)、定都长安。

  12、唐朝著名的皇帝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三个皇帝统治期间出现繁荣局面,分别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13、隋唐政治体制的最大特点是三省六部制,不同部门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14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改变了过去依赖推举或凭家庭出身,为读书人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15、唐朝的盛世局面表现在:

  (1)农业迅速发展——使用的两件先进的新农具分别是筒车和曲辕犁;

  (2)手工业发达——丝织业(丝绸)和陶瓷业(唐三彩)相当发达;

  (3)商业繁荣——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4)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呈现出胡汉交融、中西互通、风气开放自由的特点。

  16、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入衰的转折点。

  17、盛世文化(汉唐文化)的表现:

  (1)史学:司马迁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历史。

  (2)文学: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影响最大的是李白(诗仙)和杜甫(诗圣)。

  (3)宗教:佛教自西汉末年时候传入我国,唐朝玄奘去天竺取经,并写了《大唐西域记》。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尊老子为教主,唐朝时受到特别推崇,经典是《道德经》。

  (4)艺术:书法——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笔势“飘若浮云,娇若惊龙”;颜真卿创立了颜体,其书法气势雄浑;绘画——顾恺之擅长人物画,认为重要的是画好眼睛;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笔如铁丝;雕塑——龙门石窟。

  18、丝绸之路是由西汉张骞开辟的,起点在长安,终点到达欧洲大秦,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9、京杭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南端点是余杭,北短点是诼郡,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组成,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评价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隋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和巩固统治,其作用在于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但隋炀帝役使民工,还带有个人巡游的目的,劳民伤财,是隋暴政的体现,也是隋灭亡的原因之一。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世俗的时代(P105)

  1、宋元时期时代的重要特征:农牧文化的交融、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

  2、北宋:建立者(赵匡胤)、时间(960年)、都城(东京)。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未能统一中国,此时与北宋并存的政权有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

  北宋与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1004年双方“澶渊之盟”。

  评价“澶渊之盟”:一方面和议签定带来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这一和议是妥协政策的产物,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盟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3、辽和北宋被金灭掉,金是女真族(满族的祖先)建立的政权。

  4、南宋:建立者(赵构)、时间(1127年)、都城(临安)。

  在抗金过程中,以岳飞率领军队抗金最为著名,他曾取得偃城大捷,但却以“莫须有”罪名被 … 害。

  1141年宋金议和,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5、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国。

  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6年,元灭南宋,统一中国。

  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基本上奠定了后世的行政区域体制。

  6、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后期,完成于南宋。

  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北

  方人民南迁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南方人民辛勤的劳动。

  7、两宋经济发展表现在:

  (1)农业发展迅速——先进生产工具的应用(秧马)和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的推广;

  (2)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发达,有五大名窑和瓷都(景德镇);

  (3)商业繁荣——传统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坊市格局被打破,市场散步在官邸和民宅之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还有出现商标和广告;城市一片繁荣。

  8、宋元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无限。

  在城市中有大型娱乐场所叫“瓦子”,里面有固定

  演出场所叫“勾栏”,节目丰富,最有名的是杂剧。

  在乡村中建有古戏台,演出的节目有杂剧、说话等。

  那时人们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今天很多节日习俗在那时就已经有了。

  9、宋朝文人众多的原因是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使科学考试发达,教育事业在民间有了很大的发展。

  宋朝文人的特征是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

  宋诗的特点是讲求诗歌的哲理性,宋人偏爱“文人画”,把情感寄托于物中,其中梅、兰、竹、菊是他们最爱画的景物。

  宋词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10、元朝流行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的代表人物是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11、宋元科技:

  (1) … :是炼丹家偶然发现的,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这是战争史的一个转折点。

  (2)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朝王祯发明

  了转轮排字盘。

  (3)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宋朝时人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4)流落海南的黄道婆回到家乡松江,把从黎族学来的先进棉纺技术传授给乡亲。

  12、马可波罗在元朝时从威尼斯来到中国,他的朋友根据他的口述写成《马可波罗游记》,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极大兴趣。

  他来中国走的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回去走的是陶瓷之路,从元朝国际性海港泉州出发。

  13、陶瓷之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由于航海技术提高和指南针的应用,海上丝路很发达,而此时陶瓷取代了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所以称之为“陶瓷之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楚门运势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305511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www.chuizmen.com.cn/30696.html

作者: qinla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