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南河的历史:
.
府南河又称锦江,是岷江流经成都市区的两条主要河流,府河、南河的合称。
府河进入市区后绕城北城东而流。
两河在合江亭相汇东去往南经乐山、宜宾入长江。
府南河流经旧城区段总长29公里。
20世纪70年代,都江堰关闸,府南河断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大,人口膨胀,农业和工业用水急剧增加,河流不堪负重,府南河变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
1985年,龙江路小学的孩子听到了古老的府南河发出的微弱叹息。
这封龙江路小学孩子的来信,使“救救锦江”的呼声迅速地在市民中传播开来。
府南河的整治,确实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1987年,新华社内参报道了当时府南河的情形,在这篇日后影响深远的文章中,府南河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臭水沟。
1992年,为履行中国 … 在世界环发大会上的承诺,推进《21世纪议》地方化进程,成都市 … 针对两河现状、及过去局部河段单项治理效果不大的问题,决心启动以治水为核心、全面带动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工程。
1994年,成都市新任市长王荣轩宣布府南河工程为本届 … 的“一号工程”。
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启动。
成都城市史是一部治水的历史。
据记载,上古时期的成都平原,前生是海。
内海消失以后,便成为水泽密布、水道乱流的潮湿盆地,水患相当严重。
初步整治、局部整治自先民们进入成都平原地带起就从未停止。
但规模最大最有成就的治水是古蜀憋灵。
开明帝憋灵的引岷入沱排洪工程使平原出泽国,为古蜀先民定居成都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二次大规模治水是先秦李冰。
当地的郡守李冰疏浚三十六江,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和穿“两江成都之中”,沟通了天府之国直达荆楚和吴越的黄金水道,使秦凭借这条黄金水道,如愿以常地实现了“得蜀得楚,得楚得天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第三次大规模治水是西汉文翁。
蜀郡守文翁推广水稻种植,首扩灌渠系统,大量增加了农灌面积,引湔水和清白江连接,从此赋予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灌溉意义,推进和繁荣了四川盆地的农业经济。
第四次大规模治水是晚唐高骈。
西川节度使高骈为拱卫成都,改两江双流为两江抱城,给成都留下了千年不变的独特城市景观。
锦江是成都文化的摇篮,成都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离不开锦江的滋润和哺育,故成都人又深情的称她为母亲河。
《华阳国志.蜀志》这样记述成都:“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著名大诗人陈子昂在其《陈子昂集.谏雅洲讨生羌书》中称“蜀为西南—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货,具出其中。
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
诗仙李白的:“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诗圣杜甫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句,即是当时成都——锦江的真实写照。
意大利威尼斯探险家马可波罗则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成都府》中如是写道:“有一大川,经此大城,川中多鱼,川流甚深……水上船舶甚众,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
商人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