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生物科技 历史秘闻 百侯镇的历史

百侯镇的历史

?百侯镇的历史:   .   百侯旧称“白堠”,民国以后改为百侯,取“多出人才”之意。   百侯镇位于广东省梅…


?百侯镇的历史:
  .

  百侯旧称“白堠”,民国以后改为百侯,取“多出人才”之意。

  百侯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东部,是距县城最近的一个镇,仅11公里,省道茶上线贯穿其中。

  全镇总面积94.2平方公里,有山地7038公顷,耕地面积785公顷。

  下辖14个行政村(分别为:侯南村、侯北村、新乐村、曹鲇村、软桥村、旧寨里村、帽山村、曲滩村、横乾村、东山村、南山村、苏姑坪村、武塘村、白罗村),285 个村民小组,人口30290人(2008年统计数据),非农业人口3596人(2008年统计数据)(2008年统计数据)。

  百侯镇是“华侨之乡”。

  据统计,全镇海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有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北美、澳洲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而镇内“三胞”亲属就达1.4万多人,占全镇人口的40%以上。

  百侯镇是“干部之乡”。

  百侯籍的人才遍布全国各省及世界各地,尤以教育界、政界、商界更为突出。

  杨兰史、杨应彬、刘兆伦、肖月华、杨永松、杨英耀、肖如川等均为百侯人。

  百侯镇民风淳朴、风景优美,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

  古往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诗书世家”、“一腹三翰院、一同怀四魁”的典故流传九州。

  有“侯山十二景”、“马寺晨钟”、“古榕阴下”、“西岩朝翠”、“东廓晚霞”等景点,素有“文化之乡”。

  2010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目前梅州市四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百侯”地名考

  百侯古称“白侯”,其名最早可见于蔡仙人古圳之摩崖石刻“余甲申年四十有二,因开凿此圳,谬言四句:白侯洞里号神仙,一带江山几百年。

  ……下署:开禧元年乙丑仲春,开山钱公超记”。

  刻石人钱公超生于甲申年即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立石时42岁。

  即开禧元年(1205年),“洞”为南宋时期居民组织。

  明永乐元年(1403),皇帝朱棣令解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其《湖·潮州府总图》载“白侯”为潮州府所辖。

  另,2007年3月,笔者几人亲到软桥村张田坑考古,发现一明万历丁亥年(1587)的古墓,该墓用糯米灰捣制而成,总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规模宏大结构坚固。

  墓碑为花岗岩石,高1.2米,碑正上方刻“白侯”两字。

  据《元和姓纂》、《尚龙录》等资料所载:白侯为姓氏。

  出自芈姓(古音读作miē),颛顼帝(zhuān xū)的裔孙白公胜之后,以封邑名为氏。

  相传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

  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

  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

  公元740年,荆王熊通自封为武王。

  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

  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 … ,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

  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县包信东南),称为白公胜。

  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 … 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

  他 … 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名为氏,称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

  宋、明时期分布于今河北、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的一些地方。

  白姓最早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

  由上可见,“白侯”最初源于因姓而命名的地名。

  这可能与历朝 … 有关系,一方面许多姓氏由地名而来,另一方面姓氏名又被用来做了地名,这是小农经济生产阶段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侯”字含义的演进:

  在明嘉靖至康乾年间的《大埔县志》(摄制本),“侯”字被改作“堠”字。

  堠乃封建时代用以抵御外侵所置的防卫设施。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宋嗣京编《埔阳志》刻本(摄制本)之“地纪”对白堠辖置作如下记载:“白堠社;车头方圳头方窟背方西山下下村方坪头方曲滩方南阳方溪背坪九龙亭(溪南);石边上梅树滩鱼梁坪张田坑五斗背凹头方田心方山蜜赤竹(溪北);又旧寨村松柏坑乌石坑师姑坪石镬村(白堠);原分为溪南社溪北社并白堠社为三社,今并为一社”。

  “侯”改“堠”音虽同但原义尽失。

  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杨之徐倡将“白堠”的“白”字头上加一横成“百”字,又把“堠”字的“土”旁弃之仍为“侯”字,意在“白侯辖地,出百位封侯”(民国《大埔县志》)。

  (侯:古代爵位的第二等,至清代仍沿用。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五等”)自此起在清代中末年部分乡民遂喊白堠为百侯,并趋于稳定,至民国大埔辖置也就改百侯名人志。

  地名的音、形、义三要素中,音与形承担着地名的交往功能,体现其现实的使用价值。

  “义”则蕴藏着该地理实体命名时所具有的各种人文地理特征,体现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潜在价值,是地名的灵魂。

  因此,在现实应用上,我们要把义的继承和发扬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百侯地名由宋末的“白堠”这一简单的姓氏地名演化至清中末期饱含历史文化内涵的“百侯”,从中可看到先祖对我们这片土地的期望,是百侯镇宝贵的地名遗产。

  百侯素有“文化之乡”之称。

  清康熙初年,侯南进士杨之徐三个儿子均为翰林。

  清末,废科举办新学,侯南步梯小学是全县最早兴办的学校。

  民国十四年创办私立百侯中学,积极推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输送了大批人才。

  百侯幼儿园办于抗战前,名闻全国。

  全镇有幼儿园2间,完小9间,中学1间,有中心卫生院1间,还有焕昌文化活动中心、影剧院、杨隆生艺术馆各1座,是省体育先进镇,镇文化站还被评为省一级文化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楚门运势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305511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www.chuizmen.com.cn/30471.html

作者: qinla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