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是南柯一梦吗…
典故一:
晋代有个王质砍柴的时候到了这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就到近前去听。
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 ,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
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
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没有了
典故二:
传说在西晋时有个叫王质的青年农民,一次上山打柴,来到王乔仙洞口。
王质胆大好奇,心想,人家都说洞里有仙人,我何不进去看个究竟?因洞口很小,只能通过一个人,洞深三丈余,宽余高各丈许。
王质刚进洞中什么也看不见。
顷刻之间,洞顶好像透进来光线,只见两个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在下围棋。
王质素好下棋,被两位老人精湛的棋艺一下子给吸引住了。
两位老人好像未发现有人进洞似的,边下棋边吃大枣,有时也顺手把枣递给王质吃。
看完一局棋后,老人对王质说:“你也该回家了。”王质俯身去拾斧子,想不到斧柯(斧柄)已经烂朽,只剩下铁斧了。
王质回到村里,怎么一个人也不认识了,询问自己的父母,才知道他们已经死去一百多年了,从此,后人就把这座山叫“烂柯山” 。
王质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故事因此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巨变。
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中 “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就引用了这个典故。
诗人用王质自比,表达了他遭贬离开京城二十多年后,人事的沧桑巨变所带给他的恍如隔世的感觉。
典故三:
传说在很早以前,王质本是衢城杨家巷人氏,为人善良,尽职孝道,然而其母亲视力极差。
因家境贫寒,靠王质上山砍柴,勉强维持生活。
一日,有两个生人经过王质家门口,称肚子饿,就向王母借灶做饭。
王质砍柴未归,老母称家中无柴,而过路二人并不在意,老母禁不住二人软磨硬缠,便准许了。
二人要煮面,却无薪柴,其中一人索性把腿伸进灶里当柴烧。
烧了一锅面条,(传说神仙下面条下的乃是神仙的鼻涕)其二人各吃一碗,老母生性多疑,心疑其二人所为,又苦于看不清,神仙送她面她也不敢吃。
只由得二人糊来了,其实乃神仙故意戏弄,二人吃饱喝足还留下一大碗作酬谢,便告辞而去。
待质回家,其母称有人借锅煮面,桌上还有留的,质见桌上有一大碗面,面汤稀如清水,捧起就喝完了。
这时才发现家中八仙桌的腿全部烧焦、板凳的腿都不见了,问其母,王母亦不知何故便一五一十如实相告。
王炙听后顿时火冒三丈,声称要与二人算帐,拿起斧头就追出门去了。
当听邻居说二人刚出城,王质便追出城去,一路询问,得知二人进山了,王质追到了城南山下也不见人,进山后虽然天色渐晚,但隐约可见有二人好似大家所说之人,便寻了过去。
只见有二人正在对弈。
王质本来就爱棋,见这两人下的正兴,便坐下来观棋(神仙也知道王质好棋,此乃故意戏弄之举)就用斧头柄往地上一垫,坐在一旁看棋。
这两人一边下棋一边吃桃,还掰了半个桃递给王质,王质边吃边看,没等吃完,扔在地上的桃核已发芽长成桃树。
这时,两个老人提醒他说:“你还勿回去,看你的斧头柄都烂了。”王质这时才想起了出门来的目的,低头一看,大吃一惊,抬头看时二仙人已经不在了,赶紧下山回家,可是回家的路全都变了样。
他边走边问,好不容易走到城里,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向街坊邻居一打听,才知母亲已过世好几百年。
王质感叹地说:“山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传说那两个煮面条、下棋的人,一个是铁拐李,一个是吕洞宾。
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烂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