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历史:
.
提起三国、说到赤壁之战,人们很容易想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故事流传甚广,还多次被搬上荧屏。
不过,《三国演义》终究只是一部小说,并非史书,与史实也有差别。
哈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陈纪然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他告诉记者,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的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延续”,是实力和智慧的激烈对抗,因此颇能牵动人们的神经、吸引人们的注意。
古往今来有不少史书都记载了这段历史,而史学界的观点是陈寿撰写的《三国志》更为接近历史真实。
原因是蜀汉灭亡时,陈寿才31岁,那个时期的很多事,他都曾亲身经历过。
后来,南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了补注,更加丰富了三国这段史实。
罗贯中著书《三国志通俗演义》于元末明初,书中的内容有多少和历史相符,清代学者章学诚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七实三虚”,即大部分内容符合历史客观事实,但也有虚构成分。
陈纪然说,罗贯中虚构的部分主要是《三国志》中没有明确记载的。
具体到赤壁之战,陈纪然说,《三国志》中对此役的描述用字不多,甚至在不同的篇章还有看起来不太一致的地方。
综合几部史书资料来看,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火烧赤壁的计谋出自将军黄盖,最终孙刘联军依靠此计烧掉了曹军的大部分战船,而曹操为了不把船舰留给敌方,自己烧掉了其余的船只,仅此而已。
孙尚香史上无名
“诸葛亮变幽默”、“周瑜变大度”……《赤壁》上映后,人们对片中的人物也产生不少争议。
对几个重点人物,陈纪然也进行了分析比较。
说赤壁之战,自然要提到两个人——诸葛亮和周瑜。
陈纪然说,在三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个很重要的人物,有治国之才智,对时局也有深刻的认识,不过军事指挥才能一般。
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时,诸葛亮27岁左右,周瑜仅三十出头。
此战与诸葛亮没有多大关系,完全是周瑜的功劳,而与诸葛亮惺惺相惜成为朋友的也不是周瑜,而是鲁肃。
诸葛亮的主要贡献是努力建立了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并且力保刘备集团在联盟中的尊严和地位。
至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捉放曹、三气周瑜等故事情节,都是小说家为了刻画诸葛亮的智慧形象而设立的。
而电影《赤壁》则恢复了周瑜在战争中的主要地位,将诸葛亮放回到历史的从属地位上。
《赤壁》中,尤勇饰演的刘备一会儿编草鞋,一会儿包汤圆,似乎很没正事儿。
陈纪然认为这和《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描写是相符的,《三国志》中也记载着“刘备小时候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即靠卖鞋为生。
孙尚香、小乔是《赤壁》中大书特写的两个女性人物,而不论史书还是小说,关于她们的描写都笔墨不多。
陈纪然说,据《三国志》记载,孙权确有个妹妹,但没有写她的名字,孙尚香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名字。
据记载,孙权这个妹妹不是个普通女子,应该算是当时的“超女”,刘备看了心里都打颤,不过这不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因为其刚猛的性格。
至于小乔,陈纪然说,《三国志》里,只说“瑜纳小桥”,称其有姿色。
在《三国演义》中,对小乔也没有正面描写,不过“桥”变成了“乔”。
唐代杜牧曾写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说,电影《赤壁》中称,曹操出兵是为了小乔,灵感来自于此。
陈纪然认为,诗中的铜雀台确是曹操建造的宫殿建筑物,但它是在赤壁之战结束两年后建成的,未必是专为二乔准备的。
曹操毒死蒋干实为虚构
陈纪然认为,《赤壁》(上)中与史实不符的内容比较多,像电影开篇称曹操出兵攻打孙权和刘备的理由是为防止三足鼎立,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吴、蜀当时对他还构不成威胁,更别提三足鼎立了;此外,关羽没有参与新野一战,因为他带着水兵去了夏口与刘备会合。
而在下部中则基本遵照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并保留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两大重头戏。
不过,片中还是有几处与小说明显不符。
陈纪然指出,电影《赤壁》中,苦肉计只是作为一个建议被黄盖提出,但随即被周瑜以“你是个好将军,我还需要你带兵打仗”为由否决了。
赤壁大战时,小说中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孟德这个经典情节并没有出现在《赤壁》中。
而蒋干盗书一节结束,蒋干被恼羞成怒的曹操用毒酒毒死,以及刘备吵着要和孙权拆伙,实为迷惑曹操,这两个情节都是《三国演义》中没有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装神弄鬼筑七星坛向老天借东风,而在电影《赤壁》中,吴宇森选用了比较科学的说法,即诸葛亮能够观天象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影片改动最大的是导演让女性成为战争的主角:赵薇扮演的孙尚香卧底窃取了左右战局的机密情报,林志玲扮演的小乔虽身怀有孕却仍只身前往曹营,硬生生把曹操拖到了东风吹,把握住了战机。
女人左右战局,这与古代的军事制度不符。
电影有意“取悦”年轻观众
尽管电影《赤壁》对历史的颠覆让很多影迷不满,但陈纪然却认为,对历史大片应抱有宽容的态度。
在没有违背基本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比如人物的性格、战争的胜负关系等,可以虚构一定的故事情节,只要它编得合情合理。
陈纪然说,作为小说,《三国演义》合理地使用了虚构等艺术手段,让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展开,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以至于小说中很多有倾向性的看法影响至今。
陈纪然说:“允许想象,这是艺术的本质,我们把七分实三分虚的《三国演义》视为经典,就是说对艺术的虚构可以接受,既然接受了三分虚,再多接受几分虚构也应当可以。
《赤壁》不是知识传授,而是艺术作品,对艺术的评价范畴不仅包括真,还包括善和美。
有时,趣解历史要比正解更有意思。”
陈纪然说,目前国内有关历史题材的影片不少,但大片还是太少了,应该让这类题材的影片丰富起来,这对普及历史知识有积极的意义。
而怎样拍才更能适合大众的口味,那是后话了。
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琦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主题思想,然后才是艺术手法等形式问题的探讨。
虽然有人喜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样自然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但随着主流观众年龄层的变化,国内观众在接受古装大片的心态方面正在朝着更宽容、更接纳娱乐精神的方向演化。
《赤壁》整体动漫感的处理,是向年轻一代观众的视听习惯靠拢,值得影视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