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磨坊”是什么:
.
红磨房
据介绍,红磨房歌舞团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在法国巴黎,红磨坊的舞蹈表演每晚都有,门票价格在70-80欧元之间。
到过法国的旅游者,一般都知道巴黎有两个著名的歌舞表演厅,一个是位于市中心香榭丽舍大道的丽都,一个是位于城北蒙马特高地脚下白色广场附近的红磨坊。
如果说丽都具有美国百老汇风格,那么,屋顶上装着长长的、闪烁着红光的大叶轮的红磨坊则是较为地道的法国式歌舞厅。
印象派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名作《红磨坊》使这个歌舞厅蜚声世界。
还有两部电影以红磨坊为主题,一部是法国大导演让·雷诺阿的《法国康康舞》,另一部是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参赛片《红磨坊》。
后者是风格华丽的好莱坞片,由妮可·基德曼主演,影片讲述1900年前后发生在红磨坊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此片10月初在法国公映后,再次引起人们对红磨坊历史和现状的回顾和关注。
红磨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
那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艺术家,在蒙马特高地作画卖艺,使那一带充满艺术气氛,成为巴黎最别致、最多姿多彩的城区之一。
由于艺术活动活跃,蒙马特高地街区那弯弯曲曲的卵石坡路的两侧,小咖啡馆、小酒吧生意兴隆。
后来,这些小咖啡馆、小酒店里来了一些 … ,她们穿着滚有繁复花边的长裙,伴着狂热的音乐节奏,扭动着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直直地伸向挂着吊灯的天顶。
当时英国人称这种舞蹈为“康康舞”,认为它很放荡,很下流,禁止在英国演出。
但是,康康舞在蒙马特高地很受欢迎。
每年狂欢节,舞者走上街头大跳特跳,人们从城市四面八方赶来观看。
社会学者在分析康康舞盛行的原因时指出,1871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萎靡不振。
现实生活中丑闻充斥,金融财团明争暗斗,劳资矛盾加剧。
人们厌倦了民族主义者的大话空话,整个民族感到极度的空虚。
在重新找回生活坐标之前,法国人感到苦闷、彷徨。
然而,忧郁不是高卢人的特点,他们很快就学会用玩世不恭来取代苦闷,这就促使一种放纵的风气在巴黎弥漫。
1889年10月6日,红磨坊歌舞厅在康康舞的乐声中正式诞生。
红磨坊画家图卢兹—劳特累克在他的多幅水彩画中描绘了那些贪婪的看客,而他本人最后也沉湎红磨坊,在同 … 的夜夜狂欢中毁掉了生命。
红磨坊的 … ,有法国的,也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及美洲、澳洲的,她们的愿望不高,只希望能够遇到一位能够善待自己的男人。
红磨坊的历史上,出现过多位有名的艺人,如古吕、摩姆·弗罗玛茨、珍妮·阿弗里尔。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古吕,此人身材丰满,风姿绰约,绿色的缎子拖裙系在臀后,每次走过蒙马特街区,都引起一阵骚动,整整几十年间,她成为红磨坊的代称。
不过,此人晚景凄凉,60年代,有记者要为她写传记,才发现她竟住在旅行挂车里。
除了 … ,红磨坊还有一些很出名的男艺人,如伊韦特·吉尔贝,以说笑出名,糅合着诙谐和优雅的说笑风格使他成为法国“名嘴”。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占领期间,国难家愁当头,但 … 不知亡国恨,红磨坊仍然歌舞升平。
战后,因为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红磨坊受到严厉批评。
而今红磨坊已成为一家大型的歌舞表演厅,是巴黎的一个旅游景点。
如果说它仍保持着百年前某些特点的话,那就是舞者的装饰大致不变,上身 … ,披挂着华丽的羽毛服饰或金属片,但是观众与旧日看客完全不能同日而语,观众是现代文明观众,怀着发现巴黎的心情来看演出,演员把演出作为一种光明正大的演艺事业,不像百年前的 … ,为取悦某一个或几个包养她的男人而强作欢颜。
而今红磨坊有40名女演员、20名男演员,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
女演员必须受过芭蕾舞训练,身高起码应达1.72米,年龄在16至25岁之间。
容貌要姣好,笑容要灿烂,大腿要修长,鼻子要俏皮……演员起薪1.2万法郎(1法郎约合人民币1.16元),资深演员可达3万,他们付出很多,每周工作6天,每天演出两场。
红磨坊现今的主要舞蹈兼独唱演员玛丽莎(见左上图)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护士,一个良家女子。
玛丽莎在红磨坊当演员整整15年,已与团里一位意大利籍独唱兼杂技演员结婚。
她曾在《奇妙》这出歌舞剧(此剧演了12年)中演出过6000场!虽然今年已经33岁,但人们说她仍然具有17岁女孩的身材,表演时她全套行头重12公斤,她能像少女一样“举重若轻”,高高地抬起大腿。
她在评论妮可·基德曼在影片《红磨坊》中的舞蹈时说:“还行吧,她尽力而为了。”进红磨坊是不少女孩的梦想,因为红磨坊的经历,就像“阿里巴巴”里“芝麻开门”的神奇密语,令生活出现奇迹。
许多在红磨坊跳过舞的女孩,后来成功地进入影视界。
红磨坊是法国娱乐业中一家效益良好的企业。
其观众55%是外国人,45%为法国外省人。
最近几年,企业采取经营上的一些改革,如通过出售家庭票及各种减价票以吸引观众,取得成功,三年间,营业额从1.3亿法郎上升到两亿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