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全国后统一的货币(几种货币名称):
说说秦统一及其以后的几种重要货币。
一、秦始皇统一时期的秦币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统一后,为了实现经济文化的统一,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统一措施。文字、车轨、权量、刻度等等全都出台了相应的标准。除此外,统一货币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战国时期的六国货币各自有很大差异,齐国用刀币、楚国用蚁鼻钱,燕国用方足布等。而且即使是各国内部的货币也存在较大差别,比如燕国的货布有布也有圜钱,即使是货布也有平首方足,圆首方足等区别。可以说战国时期的货币形态非常复杂,而且重量价值也差距很大。秦统一后,货币统一采用了圆形方孔币。实际上这种方孔圆形钱很早就已经在秦通用。《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这里的钱就是指的方孔圆形钱。在秦国这种钱大致有一两圜钱、半圜钱、两甾钱、十二铢钱、半两钱等。这种货币形制也成为今后货币的基本形态,即使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方孔圆形币仍在使用。
二、王莽的货币改革
两汉时期的货币形制基本沿用秦方孔圆形的货币。汉武帝时期著名的五铢钱,货币的基本形制仍然是方孔圆形。不过两汉之间有一个特殊阶段,王莽篡汉后,王莽为了附会古制,将货币作了一次大规模改革。天凤元年(公元14年),在王莽第四次货币改革时,废掉大、小钱,另作货布、货泉两种。这种布、泉虽然是为了附会周制,实际上它的基本形制就是战国时期的一些货币形态,并非完全符合周制。
三、唐代始用通宝
东汉到隋唐时期,货币的基本形态,没有太大的变化。比较有名的是唐代货币“开元通宝”。在钱币史上始用“通宝”起自唐代。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开元通宝”最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并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四、宋代的元宝
这个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御书对文钱”淳化元宝”。“御书”即皇帝亲自书写的钱文。“对文”是指同一年号钱,大小、重量、形制、和币文内容完全相同,但币文的书法则楷、行、草不同。”淳化元宝”本是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所铸的第二版货币。此钱一套三枚,钱文是太宗皇帝用楷、行、草三体亲笔书写。此后直至民国,以“年号 元宝”为文的年号钱也成为一种主要币文形制。另外,宋代开始出现了纸币“交子”,但流行不是十分广泛。
宋代的交子
五、明代的大中通宝
明初期货币中“大中通宝”在货币史上有特殊意义。元末社会动乱,因为元政府纸币支持的经济体系严重破坏,元境内各地先后恢复了铜钱的流通。各大反元军阀都发行了自己的铜币,比如韩林儿的大宋政权发行了“龙凤通宝”,张士诚建立大周政权发行了“天佑通宝”,明玉珍建立大夏政权发行了“天统通宝”。战争期间,韩林儿的部下朱元璋采用谋略,一方面协助韩林儿发行“龙凤通宝”,另一方面在战争期间答应老百姓继续使用元代交钞,规定交钞一两值作“龙凤通宝”四十文使用,十两交钞作一贯使用,以此笼络民心。同时,朱元璋在应天府开始铸造“大中通宝”,与其它货币一起流通。一直到至元二十四年才开始大规模发行。可见朱元璋在经济上采取的稳重态度。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铸行“洪武通宝”,“大中通宝”停造。因此“大中通宝”的重要价值在于特殊时期经济战中的策略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