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中国最神秘的三座帝王墓):
“人代兴亡今又古,春风回首郁孤台”。
在中国的古代,门庭、朝向、地理这些都是很深的学问,谁也说不清它是何物,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最讲究格局,尤其是古代皇帝的墓葬,可谓是讲究中的讲究。
在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会为自己寻找他们认为最神圣、最具代表性的墓葬,他们认为这和自己王朝以后的发展是好是坏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乾陵附葬徒彰秽,臣子当年谋未臧。”这首诗就是描写乾陵的。
乾陵是唐朝十八陵中保持最完好的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没有被盗过的一个。
如果你还觉得这么说不能引起你的兴趣,那我告诉你,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
《旧唐书》也对乾陵有过描述:“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由此足见其排场的宏大和坚固。
乾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在乾县北部距离约六千米的梁山上,就是乾陵。
乾陵光是占地面积大概就有八十里,内外有两道厚厚的城墙,每一面的城墙都长达一千四百米以上,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不可谓不壮观。
而且乾陵的陪葬墓有十七座,都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儿女以及当时的重臣,如太子李贤、许王李素节、公主义阳、安兴、永泰等,大臣薛元超、刘仁轨、薛仁贵等。
在陵园的内城更是有数不尽的石头人群像,以及四对高大雄伟的石狮,群像都做成了当时官员叩拜皇上的样子,石狮个个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极具威严和神圣的气势。
1961年3月4日,乾陵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初,唐太宗李世民立下了“以山为陵”的葬制,就是将帝王的陵墓修建在层峦叠嶂的山峰之上,再辅以建筑物和雕刻工艺,以此彰显大唐的鼎盛和国威。
1971年之前,我国已经先后发掘了五座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还有100多幅中国古代的珍贵画作。可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却至今无人能挖开,这是怎么回事呢?
早在唐朝末年,有一个叫黄巢的乱世枭雄就试图盗过乾陵,他当时带了整整四十万大军。
有传闻说,武则天的墓里光是金银财宝就有500多吨,所以他可谓是倾尽全力,只可惜,他带着军队在陵地周围挖了几十米的大沟却连入口都没找到。
黄巢是第一次试图盗乾陵的人,却不是唯一一个。
后来五代十国时期,被誉为“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耀州节度使温韬又盯上了乾陵。
据说,他就是一个靠盗墓发家的节度使,他一生盗过的奇珍异宝无数,和黄巢一样,他也率领了几万军队去挖掘,但最终仍然一无所获。
到了民国初期,当时的军阀孙连仲也觊觎武则天的珠宝,于是派出了一个团的兵去挖掘,那个时候中国已经有了炸药,他当时也是信心满满,但可惜,他将数不清的炸药扔到墓地上去时,乾陵还是没有丝毫动静。
最后一次传闻中的“挖掘”是在1958年,当时乾县的几个农民在放炮竹时无意中竟然炸出了乾陵的入口,但是随着进一步地挖掘,人们发现入口处全都是坚硬的玄铁,根本没有任何手段将其彻底挖开。
这个宏大而神秘的乾陵一直留存至今名扬海外的重要原因就是,根本无人能将它真正挖开,也许用统治者的信仰来说是神佛庇佑,无论到底是什么,乾陵不可撼动的神秘地位一直无法被超越。
说起秦始皇陵肯定是无人不知了,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功不可没,而他的陵墓也被我国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
“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池水西北流途径始皇冢北。”
在《水经注》的记载中,秦始皇陵地周围有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而“依山环水”的自然秀丽风光也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附近的骊山上,陵地分为内城和外城,高五十一米,周长1700余米,占地达五十七平方千米。
它的四周同武则天的乾陵一样,分布着不计其数的陪葬墓地,目前已经探明的就有四百多个。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奇特的陵地之一,秦始皇陵在1987年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2021年入选了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而最为著名的,自然是响彻国际的秦始皇兵马俑。
据说当年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他希望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带在陵寝中,为了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他才特地建造了兵马俑。
秦始皇陵整个地宫的城墙都极其坚固,而且地宫距离地面也极深,重要的是地宫的中心并不是用土封住的,而是用铜水,当年李斯在修建陵地的时候还用上了制作机关的工匠,所以可见秦始皇陵的内部之复杂。
那么,机关重重就不影响我们开国皇帝的陵冢安全了吗?当然不是。
根据汉书记载,项羽在入关打败刘邦的时候曾经就挖掘过秦始皇的陵墓,而这一次也是秦始皇陵遭受过最大的一次劫难。
后来刘邦击败项羽以后,作为秦始皇的忠实崇拜者,他一直下令好好保护秦始皇陵。
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95年左右,一个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的时候不慎将一只羊掉了进去,还引发了大火,把秦始皇的棺椁给烧掉了。
这个故事出自《水经注·渭水》:“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
到了唐朝末年,有传闻我们熟知的那个黄巢也盗过秦始皇的陵墓,只是这个说法没有史书记载,只是当时的老人说的。
直到宋朝的时候,宋太祖下令让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才得以喘息。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秦始皇陵又一次被盗贼挖掘,后来官府派人严守洞口才不至于后续再次被盗。
中国祖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别说是秦始皇陵内部有严密的机关、弓弩,而且《史记》里说:“令匠作机关弩矢,有所穿进者辄之,”说的就是李斯,所以任何人即使进了秦始皇的陵地,也绝不会活着出来。
而且科学家早先就已经勘测过,秦陵地宫土壤里面汞的含量极高,李斯将所有的土壤中都注入了水银,如果过量吸入会导致人立刻死亡,所以,这也是秦始皇陵目前可以“平静度日”的关键。
秦始皇不光带进了生前的东西,也真实还原了他喜欢的山山水水、建筑风格、宫殿朝向及兵士等。
这个在历史上曾经举步维艰,不被世人所理解的皇帝,身后也能在另一个世界安安静静地享受孤独,享受王者所独有的朝圣。
现在的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里,再往北行一千米有个叫桥山的地方,就是黄陵的所在地了。
桥山是一个山体雄浑、气势宏伟,总面积达五百六十七公顷的磅礴山体,光是树木覆盖面积就达八十九公顷,古柏约有81600多棵,而千年的古柏有三万棵以上,是中国目前覆盖面积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古柏群。
《山海经》有记载说:“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因为桥山东西两侧都有河环绕,所以黄帝陵也叫桥陵。
黄帝陵因为有最悠久的历史,所以它是历代帝王都会亲自去祭祀的场所,桥山上黄帝陵的入口处有一棵“黄帝手植柏”,相传还是黄帝亲手种植的,可以说是世界上年纪最大的树,也是最“神”的树了。
1961年,国务院将黄帝陵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黄帝陵同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那么黄帝陵听起来好像既没有武则天的陵寝那么恢弘,也没有秦始皇的陵寝那么危险,为什么却没人敢挖呢?
从现实层面讲,当初炎帝和黄帝联手打败蚩尤,成为中华部落的天下共主,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中华的文明才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对黄帝的尊敬和崇拜无可代替,而且黄帝死后人们为他建庙宇,他可以说是百姓眼里的“天神”。
即使黄帝死后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中国只要有帝王以来,从夏商时期对黄帝陵的祭祀就没有断过,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哪怕是中国抗日胜利以后。
“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另一方面就是黄帝去世之时有传闻说他是被天上飞下来的一条巨龙带走的,而从那以后百姓们也再没有见过黄帝,李白的这首诗就表达对黄帝去处的百思不得其解。
而且,黄帝在飞升之时据说大臣和百姓都十分地不舍他离去,他们还拼命拉扯黄帝的衣服、靴子等,最后就把黄帝身上的宝物都给扯了下来,而后来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从他身上扯下的这些物件埋在了桥山上。
当时看黄帝非走不可,百姓们就给他送了很多吃的以免他到了天上会饿,后来黄帝飞上高空时看到臣民们如此,心里也不是滋味,于是就又把百姓们给自己的肉干扔了回去,希望让他们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
这些肉干恰好掉下来砸在黄帝陵前面的那棵柏树上,把柏树砸出了二十四个疙瘩,而那二十四个疙瘩依旧留存至今。
而且就连桥山上的那些古柏,相传也与黄帝的“神性”有关。
据说,桥山上本来连一棵树都没有,百姓们为了给黄帝遮荫于是一直不停地种树,但怎么种树都活不成,后来感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于是玉皇大帝才撒下了无数柏树的种子,这才有了今天桥山郁郁葱葱的景象。
后来黄帝飞升以后,他当初骑着的那条巨龙就一直守护在黄帝陵,如果任何人胆敢来犯,必定会受到惩罚,所以这就是黄帝陵为何永远无人敢犯的原因之一。
其实,黄帝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祖先,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够代替的,黄帝一心为民,一生鞠躬尽瘁,就算真的没有神龙,我相信也不会有人去侵犯。
无论是坚固的乾陵,危险的秦始皇陵,还是神秘的黄陵,他们每一个都是历史沿革留下来的无价之宝。
从黄帝到秦始皇,再从秦始皇到李治和武则天,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我大中华神圣和文明的化身,是我们铮铮铁骨的底气。
不管怎样,作为后人我们都要心存敬畏之心,毕竟踩着这片先祖为我们打下来的江山时,只有虔诚才能让我们愈加心安。
百度百科---乾陵
公祭轩辕黄帝网---黄帝文化
新农科技网《秦始皇陵墓扫描有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