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皇后有几个,朱棣的徐皇后叫什么名字:
朱棣的皇后一共就一个,那就是仁孝文皇后徐氏。
众所周知,古代的统治王朝中,都不能缺少”皇帝”这个角色,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即使皇帝突然驾崩,国家也要立即拥立一位新帝登基,以便及时处理国事,维护国家秩序,安定百姓民心。
有皇帝就要有皇后,虽然皇后不如皇帝重要,但有了皇后,便能为皇帝省去很多后顾之忧,他就能安心处理国家大事,不用再为六宫之事担忧。一旦皇后去世,如果有合适的人选,皇帝往往也会立继后,保持六宫稳定。
尽管话这样说,但在历史上,仍然有很多皇帝,在皇后去世以后,选择不再册立继后。明成祖朱棣,就是其中一个。
朱棣的皇后徐氏,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当初朱元璋听闻,徐达长女人品贤淑,于是对他说:”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
因此在洪武九年,徐氏被封为燕王妃。自从嫁过去以后,徐氏待人总是体贴谨慎,不仅朱棣对这个王妃十分满意,就连朱元璋和马皇后,都万分欣赏这个儿媳。而从朱元璋将徐氏许给朱棣来看,就知他对这个儿子很是重视。
后来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承皇位,是为建文帝。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成功夺取政权,登基为帝,是为明成祖,改年号永乐。
朱棣登基以后,册立发妻徐氏为皇后,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然而在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逝,朱棣自此没有再立皇后。其实徐皇后去世时,朱棣仍然健朗,为何他没有再立皇后呢?
因为徐皇后在朱棣心中,是无可替代的。
当初发动靖难之役后,朱棣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但实际上做主的人,却是燕王妃徐氏。当时李景隆拼尽全力攻城,而城中大多数兵马,已经被朱棣调走。徐氏临危不乱,鼓励城中士兵、百姓的妻子,让她们穿上铠甲,登上城楼虚张声势,这才保住北平。
朱棣登基之后,徐皇后又劝诫丈夫,应该让大家休养生息,并且说当朝的贤才,都是高皇帝留下来的,应该重用他们。又劝朱棣要以仁政治国,目的就是不希望他因为权力,从而加害自己的亲人。朱棣往往都予以采纳。
当初徐皇后的弟弟徐增寿,常常为燕国传递情报,结果被建文帝诛杀。朱棣称帝后,想要追赠一个爵位给他,可是徐皇后说什么都不答应。朱棣最终瞒着皇后,追赠徐增寿为定国公,徐皇后知道后不肯感谢朱棣,并说:”非妾志也。”
徐皇后深知自己作为一国之母,要时刻为丈夫分担重任。她不便插足国家大事,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宴请朝廷重臣的夫人们。
在席间,徐皇后对她们说:”妻子侍奉丈夫,不仅仅体现在准备吃穿上,还要从别处帮助他们。有时朋友说的话可以不听,但夫妻之间说话,就很容易听进去。我侍奉皇上,都是以百姓生计为主,你们也要鼓励自己的丈夫这样做。”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重,此时她仍顾不得自己的病情,还时时记着劝诫朱棣,让他要以百姓为先,要多为朝廷寻求贤才。接着她又告诫太子朱高炽,让他好好辅佐父亲,努力学习治国之道,多为天下百姓谋福。
同年七月,徐皇后去世,年四十六岁。对于妻子的离世,朱棣悲痛万分,追谥”仁孝皇后”。他派人去为皇后选择陵址,最终在昌平县天寿山选中一块吉地。直到永乐十一年,长陵地下玄宫落成,仁孝皇后正式入葬。她也是第一个入葬明十三陵的人。
仁孝皇后这一生,可说是从来没有为自己考虑过。她心中时时在意的,只有如何能够帮助丈夫,令天下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因为有了她,朱棣才有了他的”永乐盛世”,因此仁孝皇后的地位无可替代。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朱棣虽然后妃众多,可是儿子只有四个,其中三个都是仁孝皇后所生。为了保障太子朱高炽的嫡长子身份,朱棣也不便再立皇后。所以自仁孝皇后去世后,尽管朱棣仍然健朗,他也再没动过立后的心思。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病逝于征讨漠北途中,享年六十五岁。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同年十二月,朱棣与仁孝皇后合葬于长陵,夫妻二人终于再次团聚。
(参考文献《明实录》《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