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剧情介绍(风起陇西讲的什么故事):
《风起陇西》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但是剧情和原著没什么关系,可以说是魔改,但又不是那种差的魔改,剧版已经拥有独立的故事线和叙事风格,每个角色的定位都不一样了。
基本上原著也是一个套着三国背景讲谍战的故事,可当做同人作品看待,原著出场角色更多更杂,但情节比较单向。
剧版削减了不少角色,但故事线多且长,你即便看过原著也不会知道剧中人物拿的是谁的剧本,所以我不建议书剧同期追,会把你绕晕。
剧情以三国诸葛亮出祁山、伐北魏为背景,采用真实的史料与推理悬疑相结合,以不改变历史为前提,以全新的视角去诠释一群两国之间间谍互坑的故事。
大家均智商在线,无论是试探还是委蛇,是软刀子还是亮匕,你来我往,可算精彩。
然而这部剧一开播就被喷“不尊重历史”让我很纳闷,现代可以搞谍战,民国可以搞谍战,三国就不能搞谍战了?
这种套上特定历史框架的架空故事有很多,《甄嬛传》《步步惊心》不就如此吗?
甄嬛还能和十七爷秘密相恋,归来直接套上钮祜禄大姓呢,清朝史上就从来没有奉茶宫女这回事,康熙最后究竟属意的是四爷还是十四爷,历史上还有争议呢!
但这些都不妨碍它们成为经典,因为它们把剧情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都表达出来了,比如宫斗赢了也等于输了,比如皇权可以毁灭所有初心,等等。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脑洞,是一种艺术加工的想象力,有人非要当正史来看只能说给自己找不痛快。
比如说在有些人眼中诸葛亮是仙风道骨、运筹帷幄的形象,而这部剧里则是忧国忧民至茶饭不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另一种形象,我觉得也很不错啊,不是说一个历史原型的人物就一定只能有一种形象的好吗?
这部剧就是套着三国背景和人物,讲诉的一个猜猜谁是间谍的故事,只要接受了这个设定和世界观,就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这剧还未开播我就不期待收视率,首先是受众小,再来就是马伯庸改编的剧集就没有爆过,果然前面几集央八收视率低迷,可是收视率能代表一部作品的全部吗?
我也不觉得这部剧有门槛,我第一集就看进去了,层层推进,猜来猜去的过程很有趣,演技派各种飙戏精彩万分,赏心悦目。
如果要说有门槛,那可以说它的门槛在于得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或阅历,比如部门之间的关系、人情世故、利益纷争、勾心斗角等等,会比较容易理解和共鸣。
然后就是节奏很快,信息特别多,稍不留神就会漏掉一些重要细节,考验观众的注意力和专注度。
只要前两集你可以记住主要角色的名字和脸就没问题,何况后面字幕还会提醒的,每集片尾甚至还安排角色再给观众厘清思路,用心良苦,你一看就知这是认真做剧的态度。
还有一些画面太暗或”阴间打光”的,可能电视上看稍显灰暗,但我用手机/平板看完全没有问题,我就爱这种自然光,白天室内是门窗透进去的光,光里还有飘浮的粉尘,晚上则是烛光,特别喜欢烛光在角色脸上摇曳的画面,很真实很舒服。
服化道对我来说更没有问题了,当一群演技派在飙戏的时候你还能注意这些东西吗?
当然,剧有它的缺点,我认为就是剧情改成双男主,为了凸显主角的故事性,把原著里一些角色的精彩戏份都挪到他们身上,比如陈恭这个角色,他又要神通广大,又要高深莫测,虽然增加了戏剧性,但显得这个人的一些行为上的反转有些牵强。
还有就是把恋爱的戏份改给荀诩,还把人设改嫩了,就有一菜鸟跑到一堆老狐狸窝里造次之感,原著里这角色挺厉害的。虽然整体剧情硬伤不少,但总体还是说得很精彩的一个故事,就是雕琢的痕迹重了些,一些反转有点刻意。
演员演技倒是天然去雕饰,陈坤自是不必说,非常好,那些挑剔陈坤演技的人真的没有良心;白宇面对前辈的表现不怯场,贡献了剧里两段精彩哭戏,看过的懂的都懂。
另外我还特别喜欢聂远和王骁,就是非常好,总之所有人都在戏里。即便是杨颖在剧里也不出戏,你还别说,她台词还不错,以往有她的剧集或电影瞬间会拉垮一半,这次算是还行吧!
有人说这部剧是在黑诸葛亮,我只能说,不按原著拍诸葛亮只是他们口中的蠢,按原著拍的话诸葛亮就是坏,懂了吗?
我感觉很多人没看明白这部剧的内核,说他们一群人搞来搞去最后啥也没有,难道还看不懂吗?这就是一出荒诞剧,讽刺的就是扭曲的集体无意识狂欢,下位者的疯狂而导致的结局最后连上位者都无法收拾,只能接受这个疯狂的结局。
为了保住利益和乌纱帽,天天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牺牲一群又一群的人,偏偏就是这群见不得光的间谍最好死,死了都没人知,完全不明不白,可仍有人前仆后继,他们以为是为了天下太平,为了平民百姓不再打战,可以安居乐业,其实都是棋子,都是位高权重者步步高升的踏板罢了。
你觉得诸葛亮知道他的下属这般作死吗?他知也有可能不知,或者知一点不知一点,又或者都知但无力改变,朝堂上权力相争,争分夺秒,想要光复汉室凭他一人能做到吗?剧集很多地方其实都模糊处理,或者说留白,每个人观剧感受不同,你可以自行想象。
这部剧看完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这群间谍面对敌人的真情假意,利用是真,可情谊也是真,暗中报信是真,留有一手也是真……如果在同一阵营,也许真的会是好朋友吧!
如果天下太平,各国各安,大家都能是把酒言欢,笑谈天下事的好兄弟吧!可惜了……
再说一说荀诩这个角色。
我终于明白为何白宇一开始并不想接这个角色的原因,首先可能是和江阳有点像,再来就是荀诩这个角色和原著的定位不一样,就是个好心办坏事的家伙,演得不好被骂,演得好也会被骂。
荀诩不是蠢,也不是愣头青,相反他有勇有谋,做事果决,可惜他不知变通,他学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是个异类,所以变成了背锅侠,他讲原则,坚持道义和本心。
他的问题是太理想主义,对人心的恶接触不够多,所以有的时候会对人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且他这个人从不站队,不参与派系斗争,甚至对这个很不敏感,他不玩阳奉阴违,做不了讨巧的事情。
其他人都在政治斗争,只有他一个人在专心查案,当其他人都选站队时,只有他还执着捉住烛龙,还陈恭一个清白,所以他把两边都得罪了。
荀诩是小人物,他在乎人,在乎他这样的普通人,所以很多时候他不明白权力中心的要害,由于他所知太少,或者说因为他坚守道义的执着,后面发生的事已经由不得他了,所以也间接害了最在乎的人。
但你能说他蠢吗?能说他不好吗?他可以接受作为一个人自由自主地去牺牲,而不是作为棋子被送死被杀害;他可以服从大局,但前提是他把人当人,而不是棋子,不是工具;他能接受牺牲,但不能接受被牺牲,不能接受出卖别人,哪怕是以大局的名义,以大局的名义来残害同僚,泯灭人性。
有时我也觉得好笑,我们一边感慨这个世界很黑暗,觉得这个世界需要一个英雄,然而当有人站起来了,我们又取笑他不自量力,说他愚蠢,说他碍事。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我们的世界里应该多一些像荀诩、江阳这样的人,他或许力不从心,不自量力,但他真的去做了,只是这个都值得让敬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