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哪些文化:
.
日本传统器皿
日本的陶瓷器皿历史久远,大约在一万年前,日本就有了不同样式的土器,绳文土器、弥生土器等。
日本陶瓷绘画色彩绚丽、构思大胆,设计新颖,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趣味高雅的陶瓷,使日本陶瓷更加闻名于世。
日本最初的陶器是在奈良时代,模仿中国的唐三彩制造的,采用了称为“奈良三彩”的白、绿、茶色的釉彩。
2.陶艺历史
大约在一万年前,日本就开始 … 土器了,根据时代和式样的不同,起名为绳文土器、弥生土器。
其中绳文土器是低温下烧制的很厚的黑褐色的土器。
弥生土器则是在高温下烧制的较薄的红褐色的 硬土器。
陶器的产生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一般认为,日本最初的陶器是在奈良时代,模仿中国的唐三彩制 造的,采用了称为“奈良三彩”的白、绿、茶色的釉彩。
奈良三彩以后,日本大约近500年没有再 制造陶器。
这期间日本全国制造的是被称为须惠器的、坚硬、烧透的灰黑色土器,但这种土器到了 平安时代末期几乎也消失了。
真正烧制陶器是在镰仓时代,濑户一个叫藤四郎的人从中国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
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 日本的六大古窑。
再后来1616年, … 的李参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烧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 … 就此开始了。
接着有各种烧器产生,其中伊万里瓷器在欧洲也享有盛誉。
3.京烧
在京都制造的陶瓷器总称为京烧,又叫清水烧。
京烧质地细腻,色彩和谐。
盘子、花瓶、茶具和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工艺瓷器都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
4.有田烧
江户时代初期(1616年), … 的李参平在现在的佐贺县的有田陶土矿成功地烧制瓷器,便开始生产日 本最早的瓷器。
这种日瓷立即受到欢迎,人们把这种陶器就叫有田烧。
5.九谷烧
九谷烧的绘画色彩绚丽、构思大胆,设计新颖,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据说九谷烧的窑在1700年左右被封锁过,在江户时代后期再次复兴。
所以复兴前的陶器叫古九谷烧。
6.乐烧(しがらきやき)
以烧茶器为主的乐烧在京都也发展起来了,本阿弥光悦制成了品味极高的茶碗。
光悦被誉为是日本近世初期的代表文化人。
他多才多艺,在绘画、书法、陶艺、著作、出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7.郝绘烧
在宽永时期(1624年——1644年)结束时,酒井田柿右卫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件涂釉瓷器,完成了赤绘烧。
之后肥前地区的瓷窑迅速发展提高。
因而把它又命名为 伊万里瓷器。
这种瓷器不仅在日本国内大受欢迎,而且在欧洲也享有盛誉。
8.美浓烧
进入江户时代,美浓烧作为平民的日常餐具广为需要,成为国内有数的陶瓷器生产地至今。
日本歧阜县瑞浪市已有1300多年的美浓烧陶瓷 … 历史。
瑞浪市的陶瓷 … 艺人们采用多种工艺和精细无机无毒釉彩,烧制窑温达到了1240-1260?C,而非通常的700-800?C,坯体所含金属经充分氧化,其中的金属含量远低于日本国家标准(铅2.5mg/L,镉0.25mg/L)和中国国家标准GB 13121-91(铅7mg/L,镉0.5mg/L),生产出的陶瓷制品符合人们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在日本和欧美市场倍受青睐。
我们平时使用的洋式餐具、和式餐具的大约50%以上实际上是美浓烧。
日本著名瓷器美浓烧,各色图按搭配,并配有精致木盒,不仅做为餐具十分实用,还具有收藏价值。
9.玻璃器皿
冲绳所在的琉球群岛一向以玻琉制品而著称。
二战后,人们从战争的废墟中拣出了玻璃碎片,以此为原料加工各式玻璃制品。
它们大多具有鲜艳的色彩,十分抢眼。
至今,冲绳的玻璃器皿的制造沿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手法。
另外,北海道的玻璃器皿也相当出名。
10.碧多萝器皿
日本的器皿向来以图案独特、做工精巧而闻名,“碧多萝”是器皿中的精品,自江户时代起它就是长崎独有的土特产品。
“碧多萝”源于葡萄牙语“VIDRO”。
这种器皿极为昂贵,色彩独特,充满了异国情调。
11.传统的漆器餐具
日本情况则不同。
他们的生活文化自唐以来,即奈良时代开始,一直没有大的改变。
虽然日本是经济强国,现代化的生活水准也很高,但使用漆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习惯并无多大变化,而且还特别珍惜和保护传统漆器在现代生活中的位置。
在日本的礼品展销会及各大商场中成套的日用漆器名目繁多、品种齐全、档次各异。
每种器皿的用途分工细致明确,不仅有专门用来喝汤、盛蔬菜、装饭、放生鱼片的用具,在各种节日中还要使用不同的器具以配合不同的习俗和食物。
比如端午节,就要用一套专门吃粽子的餐具。
据介绍,日本平均每个家庭使用的仅仅是漆器托盘就不少于10个,再加上各种漆碗、漆杯、漆盘等,每个家庭使用的漆器数量是非常可观的。
特别是漆碗,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面很广,不但家庭使用,而且餐馆、饭店也很普及。
据说一年销售量达一千万件以上。
此外,社会交际,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日本民众都有选择漆器作为礼品的习俗。
参考资料:详情请看:://baike.baidu/view/41040.?fr=ala0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