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生物科技 历史秘闻 北汝河的主要支流

北汝河的主要支流

?北汝河的主要支流:   .   在汝阳境内,汝河共有支流2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7条,分…


?北汝河的主要支流:
  .

  在汝阳境内,汝河共有支流2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7条,分别是:

  马蓝河,《水经注》中称“三屯谷水”。

  发源于王坪乡两河村南,向北流经王坪、三屯、城关3个乡镇,至城关镇鬼峪村北汇入汝河。

  干流长61.5公里,流域面积229.4平方公里,是汝阳第.二大河。

  河道平均坡降1/100~1/200。

  平均径流深309毫米,径流量7089万立方米。

  靳村河,发源于嵩县三道岗南,自付店乡牌路村入境,北流至靳村乡后阴村东出境。

  入嵩县后与斜纹河汇流注入汝河。

  在汝阳境内干流长44.5公里,流域面积215.7平方公里。

  河道坡降1/100左右。

  水量充沛,落差较大。

  平均径流深350毫米,径流量7549万立方米。

  斜纹河,源出付店乡石柱村南山中,北流至十八盘乡刘坑村西入嵩县境,与靳村河合流后注入汝河。

  在汝阳境内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151.8平方公里。

  河道坡降1/100~1/200。

  平均径流深350毫米,径流量5314万立方米。

  牛家河,《水经注》中称“广成泽水”,《金史》中称“广润河”,源出蔡店乡草营村,东流经陶营、内埠二乡,至陶营乡魏村东人汝州市境,汇入汝河。

  在汝阳县境内干流长22公里,流域面积91.03平方公里。

  平均径流深170毫米,径流量1548万立方米。

  板棚河,发原于岘山北麓刘店乡古石沟,东北流至小店乡圣王台村出境,在汝州市汇入汝河。

  在县境内全长21.5公里,流域面积54.1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210毫米,径流量11万立方米。

  浑椿河,源出清凉寨山北麓,北流经三屯、十八盘、竹园3乡,至竹园、柏树、上店3乡交界处汇入汝河,干流长17公里,流域面积46.55平方公里。

  河道坡降1/100~1/200。

  平均径流深270毫米,径流量1257万立方米。

  柏树河,源出伊川县九皋山,自柏树乡龙脖村西入汝阳县境、东流至柏树村东南汇入汝河,在汝阳县境内全长12公里,流域面积34.93平方公里。

  平均径流深210毫米,径流量734万立方米。

  猴套河,发源于三屯乡花果村西南,北流至上店乡下店村北汇入汝河,干流长1公里,流域面积34.5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250毫米,径流量863万立方米。

  关帝河,源出刘店乡花庙沟,北流至小店乡关帝村入汝河,全长9公里,流域面积26.9平方公里。

  平均径流深200毫米,径流量538万立方米。

  圪塔河,源出十八盘乡木庄村南老庄沟,北流至上店乡曹家村汇入汝河,全长14公里,流域面积25.95平方公里。

  平均径流深20毫米,径流量623万立方米。

  洛峪河,源出城关镇郜园村北王家沟,南流至洛峪村南入汝河,干流长8公里,流域面积24平方公里。

  平均径流深185毫米,径流量444万立方米。

  涧沟河,发源于城关镇洪涧村西北,东南流至古严庄西汇入汝河,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21.7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185毫米,径流量402万立方米。

  漫流河,发源于柏树乡西北隅核桃树凹,南流至漫流村南入汝河,全长10.5公里。

  流域面积19.1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200毫米,径流量382万立方米。

  罗沟河,发源于城关镇张河村西北,南流至罗沟村南入汝河,全长7公里,流域面积14.7平方公里。

  平均径流深200毫米,径流量294万立方米。

  沙沟河,源出小店乡徐家沟,东北流至西车坊人汝州市境,汇入汝河。

  在汝阳县境内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13.7平方公里。

  平均径流深185毫米,径流量254万立方米。

  练溪寺沟河,源出小店乡虎寨沟,南流至紫逻口入汝河,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10.5平方公里。

  平均径流深185毫米,径流量194万立方米。

  桂柳河,发源于上店乡桂柳村南,北流至汝南村(竹园头)西汇入汝河,全长6.5里,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235毫米,径流量240万立方米。

  石河,发源于汝州市(原临汝县)境,有二源:南源在临汝县境五垛山东麓,又名“空干河”;北源在临妆县境分水岭下,为“石板河”。

  二源曲折东流入县境,至观音堂乡高店村相汇。

  后经前营乡、商酒务乡、赵庄乡、石桥乡,至闹店乡双口村与净肠河交汇,折而东北,流至石桥乡吕寨村东注入北汝河。

  县境内流程长63.5公里,河床平均宽20米,流域面积417平方公里,为常年河,最大流量858立方米/秒。

  明清以来,中下游曾多次开渠引水,但因管理不善,常泛滥成害。

  1957年始,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境内建成龙兴寺中型水库和8座小型水库,控制了汛期河水暴涨。

  净肠河,该河横贯县境中部,古称桓水、柏水。

  据传,东汉胶东侯贾复与王莽将王陵于城东北交战,复受重创,腹破肠出,在城东北隅用河水洗肠,并纳肠入腹,跃马再战,终斩陵首。

  后人仰慕其忠勇,遂称之为净肠河。

  河有二支:南支称桓水,发源于观音堂乡桃园沟村西,流经大营镇、张八桥乡入肖旗乡;北支名“小泥河”,源于大营镇古垛村附近,纳细流向东,经前营、商酒务入肖旗乡。

  玉带河,发源于大营镇白石坡、斋公庄一带,由数条小溪汇流而成,经平顶山市西区复入县境,向东流经张八桥、小店乡,至县城西,北折而入净肠河。

  清乾隆《宝丰县志》载:“玉带河,乃郦注之柏、滶耳。

  前,明孝宗时黄令泰,改滶水由西城下折而北与柏水合,以其环抱邑城,名曰玉带”。

  总长21公里,河床平均宽8米,流域面积47平方公里,为常年河。

  1959年,上游建成河陈水库,使洪灾得以控制。

  马沟河,位于县境北部,为常年河。

  据传,古时河滩中水草繁茂,因众多牧马人在此放牧而得名。

  发源于临汝县南虎狼爬岭上,于赵庄乡魔冢营村南入境,在石桥乡镇海寺村北注入北汝河,境内河段长1公里,平均河宽1米。

  流域面积37平方公里。

  解放后,进行两次综合治理,提高了河道排涝能力,解除了沿岸洪涝灾害。

  柳河,发源于孙祠堂乡紫云山北麓柳树沟村,属浅山区泄洪河道。

  由南向北流经马涧沟、张庄、刘楼、雪楼、宁庄等行政村,至黄柳村注入北汝河。

  长13公里,流域面积7平方公里。

  马黄河,发源于禹县小吕乡,流经县境王洛、十里铺乡,境内长约15公里,流域面25平方公里。

  在十里铺乡郑庄村注入北汝河。

  系排涝河道,平时干涸,汛期常泛滥成灾。

  1964年按照“三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治理。

  河槽两岸筑有堤防,主河槽底宽6米,深3米,相继完成了除涝配套工程。

  苇子河,发源于郏县冢头乡,在坡张村流入县境,由河西姚村注人马黄河。

  长4公里,流域面积29平方公里,系季节性排涝河道,汛期洪水横流。

  1964年,按“三年一遇”的除涝标准进行治理,修筑堤防,疏浚河道,沿河修有涵洞和水闸,基本上解除了多雨季节的泛滥灾害。

  北汝河嵩县境内,河床狭窄,水势猛,夏、秋两季常泛滥成灾。

  1986年,汝河干支流共建成楼子沟、傅沟、小木沟、棉花沟、张槐沟、寨沟等14座小型水库,沿河修筑防洪工程16处。

  改滩造地667公顷。

  1989年修建红堂河堤,长1000米,高7米,宽3米。

  全部浆砌石护砌,保护70人、2.7公顷耕地。

  1992年修建吕屯河堤,长1200米,高2.5米,宽1.5米。

  灌浆护砌,保护150人、13公顷耕地。

  1996年修建南枣园河堤,长600米,高3米,宽2米。

  浆砌石护砌,保护110人、耕地6.7公顷。

  1998年建成黄庄村河东大堤,全长2000米,高4米,宽6.5米。

  浆砌石护砌,保护耕地6.7公顷;同年建成小木沟河堤800米,造地2公顷。

  2000年投资120万元,完成木植街村 … 护街堤1000米,全部水泥灌浆。

  北汝河汝阳县境内,历史上由于治理不善,每遇暴雨,河水猛涨,冲毁庄稼,淹没房舍,对沿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民国年间,上店豪绅申汝瑛为保护自己的房地财产,向当地农民摊派粮款在上店北河滩筑建长400米的河坝1条,保地400余亩。

  地霸袁金相在竹园头村(汝南村)北河滩建河坝300米。

  之后,城关、小店沿河地带也相继自发组织建坝。

  当时河坝均为单一的泥鳅式坝型,除上店北河滩和小店马老五坝采用白灰浆砌石勾缝、黑矾抹面外,其余多为干砌石或白灰勾面,河水稍涨即被冲垮,防洪效率甚低。

  建国初期,县 … 组织上店、城关、小店地区的群众投工54600个,筑坝2970米,造地4160亩。

  1962年,全县新建修复、加固病坏工程7555米,保护30个自然村,13638人和6704亩耕地,并改造滩地2219亩。

  1964年治河中全县共完成砌石13.49万立方米,堤坡封沙14.05万立方米,设置铁丝笼7172方,营造防护林13万株,新建并加固河坝107条。

  1975年汝河洪水暴发,冲毁堤防8550米,老岸地870亩,河滩地3950亩。

  当年冬,在上级支持下进行全面治理,历经三年时间,完成浆砌石26万立方米,坝后堆沙卵石120万立方米,新修堤坝29公里,新增滩地7000亩,恢复老滩地8000亩,1981年,建立汝河河道管理所,并在城关、上店、小店3个乡(镇)设专业河道管理人员14名,1982年7月,汝河出现特大洪峰,流量达8400立方米/秒,除县城大桥和紫逻口重要堤段外,两岸堤防多被冲垮。

  1983年,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单一坝型为浆砌护坡式、重力坝式、泥鳅式3种坝体,加固堤防77处,总长23630米,投工43.55万个,完成工程量26.64万立方米,全部工程总投资32万元(国家拨款27万元,群众自筹5万元),保护24个村,14100人和15050亩耕地。

  1984年后,利用冬春组织劳力逐年对汝河河坝进行修复加固,对险工险段筑建新坝堤。

  到1988年底,全县共建堤防144.27公里,其中汝河干流23.8公里,各支流120.45公里,堤防绿化37.3公里。

  这些堤防工程可保护耕地57960亩,居民66630人。

  北汝河叶县境内,长7公里。

  建国前,堤防仅有1.7公里,堤高1米,顶宽0.5米,洪水常常漫堤,泛滥成灾。

  建国后,沿岸群众曾于1966年、1976年和1978年,三次培堤加宽县境内汝河堤防。

  修理后的河道堤防完整,已达到省要求的“五化”标准。

  此外,还新修了王湾村350米、王庄村200米的石护岸和王庄北涵闸工程。

  1952年,国家投资22万元,新修和加固围庄堤工程18处,长40公里,并建避水台工程10处。

  襄城县境汝河上游蝗蚧潭是历史上有名的险区,长期为害。

  明天顺五年(1461年)筑有堤防,清康熙年间知县刘子章继修,后渐废。

  雍正十一年(1733年)县令方鸿重修堤防,方窑村濒河无堤,新增筑河堤数里。

  为防止堤西之水无所泄,并垒石为涵洞,可随时启闭。

  明万历年间知县诸允修在县城西南隅临河部分建筑石堤,以防水护城,俗称“诸公堤”。

  民国21年(1932年)河工招修事务所修第三段土石工程,襄境有汝河土堤工程16处,新筑、培修月堤长5218米。

  县城南门外河岸修筑石堤两段,分别长32米和18米;魁门外河岸修石坝两处,三里沟河岸修石坝1处,共长34米;南门外修人字形坝1处,共用石690立方米。

  县城西南隅濒临汝河,城墙距河床仅3米。

  魁门附近河水折向南流,形成回水漩涡。

  汛期水势汹涌,城基常受漩水浸蚀,年深日久形成深潭,俗称“二郎潭”。

  民国28年(1939年)夏末,河水猛涨,城墙陷落,县城受到严重威胁。

  遂经勘察,拟定修补方案;动员全城居民抢险。

  拆除大街青石牌坊6座投入陷坑,上填杂石黄土行夯加固城基,补筑红石城墙,以防水患。

  新中国建立后,从1950-1959年,先后在汝河流域兴修蓄水滞洪工程,增加地面覆盖,控制水土流失;并在汝河两岸修建长达120公里的堤防;对城关、三里沟、茨沟、霍堰等易冲塌岸地方,分别采用木桩、石料和水泥修砌护坡加固;对城厢二郎庙坑险区,作加饯导滤工程。

  1962年春,对汝河沿岸作了大量培堤和其它度汛工程,加固和新筑月堤17处,石护岸工程2处。

  1963年春修复汝河险工及岁修工程6处,筑堤长3.05公里,石护岸1处。

  1964年完成汝河复堤工程10处。

  1965年进行汝河全段堤防加固工程。

  1976年3-8月完成汝河岁修培堤5处,长14.1公里。

  1976年完成中游店南张汝河故道拦河坝工程,截断故道水源。

  1978年完成上游城关至鲁渡段堤防培修加固工程。

  1980年5月培修加固大陈闸至南关大桥段左岸堤防,由原堤顶宽S米加宽为7米。

  同时对汝河中游城关南门至山头店公社魏庄石护岸工程开始备料兴修,1981年6月竣工。

  1983年元至8月以承包形式完成1982年洪水造成的水毁工程,修月堤、培堤7处,长5公里,新修石护岸4处,长755米,整修6处。

  经过治理,增强了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北汝河大陈拦河水闸,是许昌地区南水北调的枢纽工程。

  位于北汝河下游,县城东南10公里山头店乡大陈村东北隅。

  1959年破土动工,后因经费拮据一暂停。

  1970年10月再次动工,1972年9月浇筑第一块闸底板,因未列人省基建计划复停。

  1973年10月经省水利厅认可,对工程提出新的技术设计和要求,第三次动工兴建。

  1974年春大

  闸主体工程开始施工。

  施工中不断革新技术,改平闸底板为反拱闸底板,节省原料,加快进度。

  同时,组织4万余民工开挖引河,修建配套工程。

  … 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曾亲临大闸工地视察指导工作。

  1975年7月1日落成,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庆伟剪彩通水。

  全部工程共做土方270万立方米,砌石3.9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1.46万立方米,投工310万个,国家投资529万元。

  大闸主体工程系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修建,设计流量3700立方米/秒,闸总宽139.8米,12孔,孔宽10米、墩高10.55米,闸底板高程m.s米(与河底平),门顶高程79f米,闸门面积8×10平方米,系平板式钢门。

  闸上有公路桥,宽6米,载重汽车13吨。

  桥墩高程82.05米,面高程83.05米。

  启闭机梁面高程92.45米,房顶高程96.7米。

  闸身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闸两端分别各建3层楼房i所,紧连启闭机房。

  汝河大陈闸与颖河化行闸、汝河武湾的南北对口闸、方窑东一分干渠的引水闸和茨沟拦河坝,共同组成许昌地区颖汝灌区南水北调枢纽。

  控制汝河上、中游流域面积5960平方公里,本身蓄水1400万立方米,河道蓄水面积5600亩,可发展自流灌溉面积20多万亩,提灌15万亩,1975年7月1日,颖汝灌区万亩工程配套试点放水,1976年10月至1977年,先后完成颖汝灌区总干渠的主要建筑及面上的配套工程。

  1978年6月1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考察团往襄城,参观考察了汝河大陈闸的大闸启闭机房、自动控制室和各种仪器设备,以及堤防管理和灌溉配套工程。

  对此综合水利工程给予高度评价,并赠给颖汝灌区管理局一枚带有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志的“纪念章”。

  一干渠位于襄城县境东南部,西起汝河大陈闸上游,东绕茨沟村,沿汝河向南延伸到丁营乡苗府转向东南至姜庄乡军张村,横贯丁营、姜庄两乡,全长9.6公里,渠底宽2.5米,设计流量5-10立方米/秒。

  干渠流域开挖支渠三条,分流东下:一支渠西起干渠上游茨沟村南,横贯茨沟乡东部和麦岭、姜庄两乡北部,东迄临颖县界,渠长12.05公里,渠底宽1-2米,设计流量4.58立方米/秒;二支渠西起干渠中游茨沟乡铁刘村北,横贯麦岭乡中部,东迄姜庄乡中部沟通南涅河,渠长3.1公里,渠底宽1米,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三支渠西起丁营乡横梁渡,沿北部东伸,横贯麦岭、姜庄两乡南部,东至哪城县界,渠长7公里,渠底宽1.1米,设计流量2.06立方米/秒。

  三条支渠沿岸均开挖斗渠、农渠通向农田。

  全渠工程,于1974年勘测设计,1975年动工兴修,1979年配套工程完成。

  二干渠西起茨沟乡北部贾庄文化河连结颖汝灌区总干渠,横贯茨沟、范湖两乡,东至运粮河下游范湖乡军张,沟通颖汝灌区总干渠、文化河、运粮河三条水系,全长11.2公里,渠底宽4-6米。

  辖支渠四条:一支渠长11.24公里,底宽1.8米,设计流量2.97立方米/秒;二支渠长14.72公里,底宽1.7米,设计流量2.74立方米/秒;三支渠长18.85公里,底宽1-2.4米,设计流量3.67立方米/秒;四支渠长11.76公里,底宽1.5米,设计流量2.69立方米/秒。

  渠道工程1974年勘测设计,1975年全线施工,1979年配套完成。

  全县干渠总长331公里,支渠281公里,斗渠410公里。

  至1987年,每年灌溉面积在6-10万亩之间。

  玉马水库位于支流马蓝河中游、岘山西麓汝阳县境内,库坝系粘土斜墙风化料堆石坝,底 … 127米,顶 … 254米,高50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发电、防洪、养鱼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平方公里,总库容6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570万立方米。

  灌区灌区包括南至马蓝河出山口,东至板棚,西至圪塔河,北至汝河的广大地区,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3公里,地跨三屯、刘店、上店、城关、小店5个乡镇,42个行政村,总干渠长3.2公里,流量10立方米/秒,东、西两干渠全长14.9公里,灌溉面积7.76万亩。

  全灌区共建水闸2座,隧洞30座,长7817米,涵洞14座,长49米,暗渠5道,长657米,渡槽38座,长1765米。

  最大的玉马山口渡槽长220米,可通过流量4立方米/秒。

  建有玉马电站,1982年投人使用,初建时共装机3组,总容量2175千瓦,年发电量308万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楚门运势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305511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https://www.chuizmen.com.cn/30153.html

作者: qinla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