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強馬壯的山東八路軍曾組建八個師,僅四位師長留任山東:
.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省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大致以津浦路為界分為兩部分,以東為山東抗日根據地,以西屬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山東抗日根據地是我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本身實力雄厚,也因其地理位置而成為連接華中、華北的紐帶,到抗戰勝利時山東八路軍(八路軍山東軍區)已經發展為二十三多人的龐大兵力,可謂兵強馬壯。
山東八路軍是華東、東北兩大野戰軍的重要組成部分。1945年八九月間,八路軍山東軍區為執行大反攻任務將軍區主力及基幹部隊編為山東解放軍,共組建了八個野戰師及十三個警備旅,這八個野戰師可謂是山東八路軍的絕對主力,分別由各軍區主力部隊組建。
抗戰勝利後為開闢東北解放區,山東八路軍主力一部分海陸兩路挺進東北,其中八大野戰師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師及第五師大部(三團中的兩團)共五個半師挺進了東北,僅第四師、第八師及第五師一個團留守山東,而八個師長中四位到了東北,四位留任山東。
山東八路軍第一師、第二師由濱海軍區部隊編成,其中第一師師長為梁興初,政治委員梁必業,第二師師長羅華生,政治委員劉興元,兩個師及其師長、政委均挺進了東北。1955年,梁興初授銜中將,羅華生授銜少將。
山東八路軍第三師、第四師由魯中軍區部隊編成,第三師師長由魯中軍區司令員王建安兼任,政治委員為周赤萍,第四師師長為廖容標,政治委員王一平。第三師由政委周赤萍率領挺進了東北,第四師留守山東,兩位師長王建安、廖容標均留在了山東。解放戰爭時期,王建安曾任華東野戰軍縱隊司令員、兵團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司令員等職,1956年授銜上將。廖容標曾任渤海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授銜中將。
山東八路軍第五師、第六師由膠東軍區部隊編成,第五師師長為吳克華,政治委員彭嘉慶,第六師代師長聶鳳智,政治委員李丙令。第五師大部、第六師在膠東軍區副司令員、第五師師長吳克華等率領下橫渡海峽挺進了東北,聶鳳智留任山東。解放戰爭時期,聶鳳智曾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第三野戰軍27軍軍長等職,1955年授銜中將。1955年,吳克華授銜中將。
山東八路軍第七師由渤海軍區部隊編成,師長由渤海軍區司令員楊國夫兼任,政治委員周貫五。第七師、渤海新編師等渤海軍區部隊在渤海軍區司令員、第五師師長楊國夫率領下挺進了東北。1955年,楊國夫授銜中將。
山東八路軍第八師由魯南軍區主力部隊編成,由軍區政治委員王麓水兼任師長及師政治委員。第八師留守山東,王麓水將軍於1945年12月底進攻滕縣(今棗莊滕州)的戰鬥中遭到炮擊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