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熱播:宋朝人的雅緻生活,到底有多美?:
.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熱播。
劇中對宋朝各種生活場景高度還原,營造出古樸典雅的氣韻風格,再現950年前的大宋「仁宗盛治」,把人們又一次帶回到了如夢似幻的大宋王朝。
陳寅格先生曾說:
「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就像是一塊被忽略的寶藏。
跟漢朝比,宋朝無內亂,跟唐朝比,宋朝更繁華舒適,跟明清比,宋朝更開放平和。
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更懂美。
01
服飾中的宋朝,素雅清淡、簡潔質樸
《清平樂》的美,被網友譽為」每一幀都可以作為屏保」。
劇中對服飾的考究,是這部劇的一大特色。也正因此,才讓宋代的服飾之美,展示在大眾的面前。
不同於絢麗多彩的唐朝,宋朝服飾美學更趨於獨特的素雅之美:
風格趨以修長、簡潔,樸素無華,色彩質樸而純粹。
皇帝官家最正式的朝服,身著紅色袍服,頭戴梁冠。
這是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
中國紅,高貴明艷,自由真誠,早在1000年前,宋人便曾體現。
宋朝百官的官服,也特別有美感。
官服看三點:顏色、革帶、襆頭。
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穿朱,再下等官員穿綠穿青。
而在平時,宋人的服裝色彩,也多以淡藍、淺黃、青、墨綠與白色等素雅顏色為主。
從服飾上就可以看得出,宋人不再追求宏偉壯大,更專註於表達自我,追求平淡天真,空靈素雅的意境之美。
很多人質疑,劇中宋仁宗這件褐色的常服穿對了嗎?
其實是對的。
2016年出土的趙匡胤七世孫趙伯澐墓中,發現77件完整的絲綢服飾,清一色的質樸淡雅,大部分顏色為褐、灰、黑色。
這也說明了宋代文人的審美觀念,追求的是「雅」,而非「俗」。
大宋小姐姐們,在服飾選擇上也崇尚淡雅文靜的。
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衫。
在顏色上,更偏向顏色飽和度低的色系,常以青綠、淺粉、鵝黃、蔥白、銀灰、沉香、藕色等為主。
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曾說過一段話:
「婦人之衣,不貴精而貴潔,不貴麗而貴雅,不貴與家相稱,而貴與貌相宜。」
宋代女子追求的審美,正是「人與衣相協調」的審美效果。
除了在頭髮上裝飾釵、簪外,宋朝女子不論貧富,多愛戴花冠。
她們常用桃、杏、荷、菊等四季花卉樣式做在髮髻上,稱為「一年景」。
富貴人家的姑娘,戴材質貴的,貧窮人家也非常注重,戴手工藝的。
看一看精緻華麗的宋朝女子,再看一眼疫情之中頭都不想洗的我們,汗顏啊……
02
舌尖上的宋朝,宋人的精緻飲食生活
宋人不僅愛吃,而且會吃,懂吃。
在宋朝之前,常使用的烹飪方式只有烤、蒸和水煮,只管熟了就行,而且一天只吃兩頓飯。
到了宋朝,因為油和食材的產量提升,普通的「煎炒烹炸」,更高端的溜、燉、鹵臘、蜜、蔥拔等烹飪技術開始興起,一日兩餐也變成了一日三餐。
看《清平樂》中出現的各種美食,蜜餞果子、炙羊肉、魚蓉粟米羹、荔枝白腰子、菜羹意葫蘆······
令人眼花繚亂的菜名都要把人看餓了。
現在我們能夠品嘗到的火腿、紅燒肉、涮火鍋、刺身(宋人稱為「膾」)、油條、湯圓、爆米花、各式糕點等美食與小吃,也是發明或流行於宋代。
紅燒肉,中國人食譜上最常見的一道菜式。
將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一寸許的方塊,加入酒、醬油腌漬,裝進陶缽,再加少許水,在炭爐上細火慢燉。
經過文火長時間的煮燉洗禮,不但味醇汁濃,而且肥而不膩、入口香糯,讓吃貨們食指大動。
大文豪蘇軾在被貶黃州寂寞的歲月里,每天一碗紅燒肉,將「一肚子不合時宜」替換成「一肚子美味」,人生和胃都獲得了充實。
比蘇軾晚生了一百年的南宋美食家林洪,洪曾經在冬季的武夷山內,捕獲一隻肥美的野兔。
但山中沒有廚師,林洪便用筷子夾著切成薄片的野兔肉,在熱氣蒸騰的湯水中一撩撥,,再蘸上「酒醬椒料」製成的調味汁水,一入口鮮美潑辣。
林洪將這種烹飪方式命名為「撥霞供」,隨後人們將此法廣泛應用於餐桌之上,傳至今天,人們稱之為「涮火鍋」。
一食一飯,一餐一飲都包含著宋人對美食的講究,對生活的熱愛。
03
夜市裡的宋朝,中國味道的「深夜食堂」
現代人放浪形骸的夜生活,其實宋人早就有了。
宋朝以前,歷朝歷代都實行宵禁制度,晚上不許隨便上街,抓到了要拘留。
直至宋代,宵禁之制才被突破,城市中徹夜燈火通明,笙歌不停。
在北宋汴梁,「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耍鬧去處,通宵不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
南宋的臨安,同樣夜生活豐富,「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在宋朝,勞作了一天的人民可以在夜幕下盡情釋放自己的靈魂。
可以逛逛街,找個地方坐下來,吃點美食,喝碗飲料。
除了晝夜迎客的酒樓茶坊,夜市上還有各種飲食小攤,叫賣各色美食。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夏天有各種甜品涼飲,「砂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兒、生淹水木瓜、砂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等;
一到冬天,「盤兔、旋灸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鱠、煎夾子、豬臟」等滋補肉食就擺上了街頭。
品類絲毫不比現在的小吃街少。
文雅人士,可以好好放鬆體會文娛生活,看看曲兒、聽聽評書,甚至還有魔術表演,相撲表演。
瓦舍勾欄,宋朝的娛樂中心。
這裡不僅有名目繁多的演藝服務,唱曲、影戲、京詞、耍令等,還有一整套與其相關的服務設施,如茶坊、酒肆、歌樓、浴堂等,豐富自在。
而且在宋朝,女性也是可以上街享受都市夜生活的。
才女李清照就經常和丈夫一起出門逛夜市,甚至經常宿醉而歸。
《東京夢華錄》也記錄,汴梁的潘樓東街巷,「街北山子茶鋪,內有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遊,吃茶於彼」。
在開放自由的宋朝夜市,每一個躁動的靈魂都能找到歸宿。
這樣的熱鬧繁華,甚至到了皇家都羨慕的地步。
宋人施德操在《北窗炙輠錄》中寫過一個小故事:
一天夜裡,宋仁宗在宮中聽到很熱鬧的絲竹歌笑之聲,就問宮人:「此何處作樂?」
宮人回答:「此民間酒樓作樂處。」
宮人緊接向仁宗抱怨訴苦:「皇上您聽,外面民間是如此快活,哪似我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也。」
仁宗回答說:「我宮中若像外面如此快樂,那麼民間就會冷冷落落也。」
04
山水間的宋朝,春日正是好時節
宋人嚮往山水,山水是他心中的品性。
宋人眼中,春遊應該算得上是件萬民歡慶的盛事了。
每年春天(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無論是私人園林,又或是皇家園林,都是對外開放的,可供市民探春遊。
不論士庶商民,皆可約上三五好友,帶上時鮮小吃,出城遊玩,的確是一件樂事。
女孩子們喜歡的活動雅緻賢淑,如鬥草、撲蝶、盪鞦韆。
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晏殊的《破陣子》:「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都無不彰顯閨閣少女的嬌憨。
87版《紅樓夢》中曾還原過鬥草這一場景。
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看誰採的花草多,誰採的花草有意義來判定勝負。
男孩子們更偏愛展現陽剛之氣的運動,如打馬球、捶丸、蹴鞠……
都是春日生髮陽氣,舒活筋骨的妙方。
文人雅士的活動更有詩情畫意。
宋徽宗《文會圖》,記錄了一次宴會。
它再現了宋人聚會的真實場景——樸素的器皿,簡單的食物,沒有其他奢華物品,一眾好友圍桌而坐,相談甚歡。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現代人喜歡、崇尚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豈不知 1000 多年前的宋人已先行一步。
寄情于山水之間,宋人的生活,真是既風情雅緻又充滿活力。
真想穿越宋代,過一過這「樸實無華且枯燥」的生活。
縱觀古代,再沒有哪個朝代比宋更具人文精神。
宋人追求高雅的情趣、有滋有味的慢生活方式。
他們的「慢」生活,是生活節奏的慢,是在「慢」生活中體驗生命的活力,吃飯細嚼慢咽、喝酒細細品味、出行欣賞大好河山……
在今天這個社會裡,很多東西正在被逐漸遺忘,至少我們還可以通過宋朝文人的畫給自己一點點的警惕,也給自己一點點的鼓勵。
世上本無枷,心鎖困住人。
靜守心房,順乎自然,八風吹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