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总习冀教版:
.
列强侵华史》专题
(一) … 战争
1840—1842年,由英国发动,强迫清 … 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及《南京条约》的附件。
此外清 … 还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 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①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③中国革命的任务:由反封建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
(二)第二次 … 战争
1856—1860年,由英法联合发动,于1858年强迫清 … 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强迫清 … 签订了《北京条约》。
战争期间俄国强迫清 … 签订了《瑷珲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侵占我国东北大片领土。
第二次 … 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 … ,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 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三)中法战争
1883—1885年,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签订了《中法新约》。
中法战争使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四)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清 … 代表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及所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由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发动,于1901年强迫清 … 签订《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所签订的《辛丑条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 … ,使清 … 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六)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937—1945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意义:①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不平等条约》专题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
2.《南京条约》附件(1843年)
内容: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天津条约》(1858年)
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10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赔款。
4.《北京条约》(1860年)
内容:①增开天津为商埠;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③增加赔款。
5.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及不平等条约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
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
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
南
44万多平方公里
19世纪
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
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公里
6.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省、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辛丑条约》
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驻兵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 … 的创立及重要活动》专题
(一)创建过程
一、 … “一大”宣告了中国 … 的成立
1.历史条件: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 … 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新青年》发表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 … 的成立准备了干部和组织条件(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2.内容:(见《中国 … 历次重要会议》专题,此略)
3.意义:中国 … 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 …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 … “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见《中国 … 历次重要会议》专题,此略)
(二)重要会议
(见《中国 … 历次重要会议》专题,此略)
(三)武装斗争
一、新型人民军队的建立
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 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 …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8月1日为建军节)
2. …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主张武装斗争。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是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3.1928年4月,朱德、陈毅和 … 率领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 … 任 … 。
二、五次反“围剿”
1930——1931年, … 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打运动战的方针,粉碎了 … 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
周恩来、朱德创造大兵团伏击歼灭敌人的战术,于1933年粉碎了 … 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1933年蒋介石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央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表现: … 开始时的冒险主义,进攻受挫后的保守主义,面对强敌时的逃跑主义),导致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 。
三、 …
1.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路线(中央红军):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抢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标志 … 胜利结束)
3.意义: … 的胜利,粉碎了 … 反动派扼 … 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四、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月, … 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0年, … 、朱德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最大的根据地;
(跨江西的根据地有:闽浙赣、湘鄂赣、湘赣、中央四个根据地。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 (红色政权)成立, … 为主席,朱德为红军总司令,瑞金为首都。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937年洛川会议决定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当时建立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 … 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延安是中国共产 … 所在地。
(四)统一战线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923年, … “三大”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 … 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 … “一大”接受了中国 … 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同意 … 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二、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 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②1935年 …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 … 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⑥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⑦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⑧1937年, … 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四、建国以后——统一战线的发展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一直以来成为我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2.1956年,中国 … 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更加密切了中国 … 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 … 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 … 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4.中国 … 又制定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这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它包括三部分力量: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五)思想建设
一、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是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二、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
目的:清算王明的“左”倾错误,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
… :批评与自我批评
意义:使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与统一,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 … “七大”(1945年)
“七大”通过的新 … 规定: … 思想是中国 … 的指导思想。
四、 …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
… 告诫 … 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号召全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五、1957年整风运动
目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内容:反对 … 、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六)工人运动
1. … “一大”提出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为此,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2.1922——1923年出现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 … 。
(时间、名称、地点、结果)
①1922年 香港海员 … 香港 取得胜利
②1922年 安源路矿工人大 … 安源 取得胜利
③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 … 京汉铁路沿线 … 失败(“二七惨案”)
3.五卅运动和广东省港大 … (1925年)
由“五卅惨案”引起(1925年5月30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广东省港大 … 坚持16个月,取得了胜利,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4.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 周恩来领导 解放了上海)
(七)农民运动
1.大革命时期,彭湃、 … 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
2.北伐战争期间,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得到迅速发展。
(八)学生运动
一、 … 运动(1919年)
1.导火线:1919年的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
2.经过:前期主要是学生 … ,学生是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在北京;6月3日以后斗争形式有学生 … 、工人 … 、商人罢市,无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结果:北洋 … 释放被捕学生,撤消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 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5.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②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
三、“一二.一”血案(1945年12月1日 昆明)
四、“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 … (1947年5月 上海)
五、“五.二O”血案(1947年5月20日 南京、天津)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专题
一、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意义:①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②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它的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④它的光辉业绩,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奋斗。
失败原因:①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 … 。
2.义和团运动(1899—1900年)
口号:“扶清灭洋”
意义:是中国近代一次以农民为主的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阻止了中国殖民地化进程。
二、地主阶级
1.以林则徐、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分子
林则徐:①上书道光,请求禁烟;②缉拿烟贩,整顿海防;③收缴 … ,虎门销烟;④镇守广东,抗击英军。
龚自珍:①支持禁烟,主张以武力抗击外国侵略;②呼吁社会改革,“不拘一格”的重用人才。
魏 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根本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即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主要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设立译馆,派遣留学生。
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 …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 … 作用。
三、资产阶级
1.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
意义: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予政权。
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
以孙中山为代表。
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口号:“民主”与“科学”
主要内容:①前期(以《新青年》为主阵地)——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成就最高)
影响:①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 … 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四、无产阶级
1921年,中国 … 成立。
她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意义: ①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②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③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使亚非拉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基本经验(胜利原因):①中国 … 的正确领导;②党领导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③组织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④以马列主义、 … 思想为指导。
这些够了吗?